张知白进来行了礼,刘娥照例赐座给他,他谢过之后便安然座了,问道:“不知太后娘娘找臣前来,所为何事?”

刘娥笑道:“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想问一问,关于皇上的经筵,你有什么看法。”

张知白奇怪地问道:“现在不是很好么?有孙坐镇,冯元和晏殊等人轮流讲读,皇上圣德日新。”

刘娥说道:“可是吾近日发现皇上字迹潦草,实在是忧心如焚,刚才特意把他们叫过来问了一下,他们有的说严师出高徒,建议要对皇上严加管教,有的说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建议应该要张弛有道。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张知白问道:“敢问太后娘娘,晏殊和冯元是怎么说的?”

刘娥道:“你怎么不问孙和利瓦伊?……听先帝说,是你向朝廷举荐的晏殊?”

张知白道:“是。那一年江南大旱,先帝让臣做安抚使,去江南赈灾,结果臣就遇见了晏殊,发现他小小年纪就才华横溢,而且金相玉质,品德及好,心里实在是喜欢得很,就以“神童”之名把他推荐给朝廷。”

刘娥点头道:“是呀,吾记得当年他从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先帝高兴的不得了,后来亲自考他,他说那些题目已经做过了,让先帝换题目考他。后来,先帝给皇上选侍读,听说别人整天喝酒游玩,而晏殊却整天与兄弟们在家里讲习诗书,越发觉得晏殊谨慎忠厚,就让他给皇上做侍读,结果他又对先帝说,不是他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没有钱出去玩,如果有钱,他也会去,先帝就更欣赏他的诚实了……先帝经常夸赞你有识人之明,那么小的孩子,你竟然也能慧眼识珠。”

张知白又道:“臣之所以问晏殊,就是因为他从五岁的时候就能创作诗词,被称为神童,他的教育肯定与众不同,以他当时作为孩子的心理,最能体会现在皇上的处境。”

刘娥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

刘娥对晏殊的印象极好,一是他个人的才华和品德有口皆碑,二是在赵祯刚登基的时候,宰相丁谓和枢密使曹利用都想独揽大权,两个人都想单独见刘娥奏事,一时相持不下。

大臣们议论纷纷,都束手无策,晏殊挺身而出,建议让太后垂帘听政,立刻得到了王曾等人的支持,王曾遂援引东汉故事,建议皇太后和皇上每五天到承明殿上一次朝,皇上坐在左边、皇太后坐在右边垂帘听政,稳定了当时的政局。为此,晏殊也被迁升为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

刘娥又继续说道:“晏殊说应该让皇上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张知白点头道:“臣也赞同他的意见。皇上毕竟才十二岁,单日双日都不得清闲,时间长了,怎么受得了呢?就算是大人,恐怕也未必做得到。”

“吾明白了。”刘娥看见罗崇勋领着人回来了,他自己拿着笔筒,后面跟着的两个人分别拿着丝绸和金锭。

她见罗崇勋就快要走到张知白的面前了,便又对张知白说道:“先帝曾经说你如玉如竹,玉有五德,仁、义、志、勇、洁,都让你占全了,竹乃君子,更不用说,能让先帝这样评价的人没有几个,这是他曾经用过的笔筒,就留给你做个纪念吧。”

刘娥说着,罗崇勋便把手中的笔筒异常隆重地举到张知白的面前。

“如此贵重的礼物,臣实不敢收!”张知白见这笔筒雕镂着竹子,极为精美,玉质纯粹没有一丝瑕疵,水润通透,翠绿欲滴,当真是不敢接,这可是无价之宝。

刘娥道:“吾知道,先帝让吾辅佐皇上,有很多人心里有意见。难道你也和他们一样,从心里就看不起吾这个老太婆?”

张知白急忙跪下,说道:“臣不敢!臣惶恐!”

刘娥说道:“你也不用惶恐,先帝欣赏你,吾也欣赏你,今天就将你晋升为枢密副使,希望你能始终如一,忠贞不渝,不要让先帝和皇上失望。”

“臣一定不负先帝之恩,不负太后之恩……臣多谢太后娘娘!”张知白郑重地磕下头去。

———————————————————————————————————————

刘娥将张知白晋封为枢密副使,命冯元同判国子监,之后又下诏在随、商、均、金、陇、丹、保、通、永、郴、道、衡、辰、全、峡、洋、资、荣、合、文、戎、雅、开、达、集、施、利、夔、泸、渠、渝、潮、循、南雄、英、连、韶、惠、容、宜、剑、廉、蒙等四十三州,光化、庆成、平定、干宁、威胜、永定、高邮、淮阳、涟水、广济、江阴、无为、广德、建昌、临江、兴国、南康、南安、汉阳、云安、怀安、永康、邵武、兴化等二十四军设置录事参军各一员,替见任司户、司法兼录事参军阙。

录事参军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刘娥在这四十三州、二十四军中设置录事参军,就可以随时了解各地的动静。

她做完这件事以后,接着又下诏:近降举官约束,或虑选人因小可私过,致有滞淹。应合该举官臣僚等,自今所举选人,历中有私罪止是杖以下,许转运或提点刑狱二人同罪保举,即依旧施行。如转运或提点刑狱一员,即更候朝臣二人同罪保举。如无转运、提点刑狱,即许朝臣七人同罪保举闻奏,方与磨勘。

刘娥接连下完这两道诏书,又不记前嫌,晋封衡州团练副使李迪为秘书监、知舒州,容州观察使、左卫


状态提示:第570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