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克里姆林宫内的斯大林,第一时间就收到了华西列夫斯基的绝笔。
与以往华西列夫斯基给斯大林的各种军事建议不同,这份电报的内容,也完全一改之前华西列夫斯基给所有人的印象。
在苏联军队内部,华西列夫斯基一直都是一个毫无建树的人。
但是斯大林却很清楚,华西列夫斯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也不是朱可夫那样的人。
因为他真正的聪明,从来都是不经意间,以间接的方式给斯大林提醒,或者是灵感。
久而久之,斯大林也很清楚了这一点,这一次远东告急。
斯大林直接将苏联军队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派往远东,也是他对华西列夫斯基的倚重。
读完电报的内容,斯大林并没有愤怒,也没有表现出他那唯我独尊、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的性格,只是很平静的将这份电报收了起来。
然而拿起电话,下达了一个命令,追授华西列夫斯基为战争和民族英雄,授予最高奖章。
而随后,斯大林又直接打电话,让正在斯大林格勒的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并且第一时间前往远东,主持远东军务。
为此斯大林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挡住远东的红警帝国。
暗中,斯大林让柏林的苏联人员,与德国高层进一步接触,告诉德国,红警帝国对欧洲的野心。
就算无法真的让德国人清楚这一点,也至少能够离间一下德国和红警帝国之间的关系。
在战争的时候,在德国一直都有苏联的人,这是双方的一个默契,德国是在等待苏联人投降的消息,反正几个苏联人在柏林,也掀不起任何风浪。
甚至这几个苏联人,还能够快速的将消息传给小胡子。
往远东支援的苏联军队,很快就从西伯利亚中部前进,大量的列车和坦克,踏上了前往远东的征途。
刚刚从斯大林格勒前线下来的赫鲁晓夫,都没有来得及见斯大林一面,就登上了前往远东的列车。
在列车上,赫鲁晓夫看到了斯大林给他的亲笔信,内容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挡住红警帝国的进攻。
赫鲁晓夫很清楚自己在斯大林眼中的定位,在这个时候能够被看重,并不是他的指挥才能,而是他的铁血手段。
挡住敌人不需要太强的指挥才能,而是寸土必争,让士兵们无法后退。
这也是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格勒最好的成绩,远东的局势,凶险也明显超过了斯大林格勒。
在赫鲁晓夫坐上火车的当天晚上,就收到了来自远东的信息。
乌苏里斯克被红警帝国攻占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也全都被敌人包围。
战争从爆发到现在,才过去的三天的时间,总共五十万的军队被歼灭,当中有三十五万的苏联部队投降。
火车上的赫鲁晓夫也直接担负起远东方面军最高指挥的责任,快速下达了好几个命令。
第一个命令是对远东方面军所有投降将领的家人处置命令,这些将领的家人,将会被送往西伯利亚各个地方的矿产,当作劳力。
那些军官的家人,以及所有可以搜索到士兵家人,也全都包含在这个命令之内。
第二个命令是要求远东方面军,所有的士兵,全都集中到共青城和伯力。
面对红警帝国强大的海军,苏联根本无法救援符拉迪沃斯托克,因此完全放弃了这个港口,将兵力集中到伯力。
并不是赫鲁晓夫不愿意救援,对比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价值,伯力的价值才是苏联人现在最急需的。
伯力是苏联在远东的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和共青城一样,是苏联在远东的战争命脉。
这两座城市,是苏联在远东矿产储备和开采量最大的城市,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加大了对这两座城市矿产的开发。
毫不客气的说,这两座城市开发的矿产,是苏联战争的主要支撑之一。
大量来自苏联内部大清洗和战争中投降将领和士兵的家人,也都是在这两个城市之中当劳力,加上各种原本的矿产工人,两座城市的劳工数量都在百万数量上。
每天开采的各种矿产,都会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工厂,加工,制造,变成武器走上战场。
赫鲁晓夫很清楚,自己的责任不是反击击败红警帝国,而是守护这两座城市,保证战争的继续,等到苏联打败了德国,那才是反攻红警帝国的时候。
赫鲁晓夫虽然不是一个军事家,但是他却是一个明白人,华西列夫斯基都在远东折戟沉沙,他自认为自己在军事才能上比不过华西列夫斯基,因此对自己有很清晰的定位。
列车上,赫鲁晓夫签署的第二个命令是,在远东就近,组建大量的游击队和征召更多的军队。
征召的范围从中西伯利亚一直覆盖在远东,要求所有的农场,只留下妇女和儿童老人,剩下的所有人,全都必须强制入伍。
赫鲁晓夫打算在将伯力和共青城,打造成为远东的斯大林格勒。
只要坚持到了冬天,苏联人也能够缓一口气,因此接下来的几个月就十分的关键了。
在赫鲁晓夫开始走马上任的时候,第三战区切断了伯力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联系,也展开了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全面进攻。
海上登陆,立体攻势,地面合围,精确打击下,苏联人武装起来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只是几天的功夫,便被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