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青春校园>上京宫情史>82.第 82 章

古代攻城器械

正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一样,军队要打好仗,也必须在武器装备上下足工夫。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攻城一方必须具备足够专业、足够先进的攻城器械,才能够有效地化解守城一方花样繁多、机关重重的防御措施,达到其军事目的。

如果要对古代攻城器械及其战术运用有所直观的了解,我们不妨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现场。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到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12月16日(农历11月25日)这一天,地点是当时北宋的国都汴梁城(今河南开封市),从围城进攻一方—— 金兵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女真名斡鲁补,又译斡离不,金□□第二子,宋人称之为“二太子”)的视角,来观察这场历史上最著名的攻防之战。

完颜宗望对于这座被围的都城并不陌生,因为他仅在十个月之前就曾率领六万铁骑“光临”此地,围攻月余之久,虽然没有攻破,可收获也是颇多。当他第二次兵临城下时,带的兵马更多,而且另一支由完颜宗翰(粘罕)为统帅的西路军也即将杀到城下,形成合围之势。为此,雄心勃勃的完颜宗望对于这场规模浩大的攻城战役胸有成竹,志在必得。对于宋廷政治上的软弱和腐败,他了然于心。作为政治家,他懂得打着“议和”的旗帜,边打边谈,和宋廷内部的主和派拉拉扯扯,不断离间、消解宋军的斗志;而作为军事家,他自然也懂得“战略上藐视宋军,战术上重视宋军”的道理。毕竟,他要攻打的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坚固的城市。当时的汴梁城由外城、里城和宫城三重组成,其中外城周长四十八里,城高四丈(约12.5米),城基宽五丈九尺(约18.4米)。此外,当时宋军还配备有当时最先进、最强大、也是最全备的防护器械,墙厚城高,兵坚器利,可谓“固若金汤”。金军第一次攻城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与金军攻城装备落后有关。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了,因为“厌人肝”的金军也是一支“学习型”部队,他们在战斗中很快学习掌握了宋人的攻城器具及其战法。最要命的是,完颜宗望还大胆地启用投降的宋军,而且保留原建制,并让汉人降将统领。与宋朝皇帝的小心眼和缺心眼相比,这外来的“洋”主子倒是大方许多、开明许多。那些宋朝的降兵降将们,也因此替“英明”的新主子卖起命来,格外有劲。宋军所有的先进装备和技术秘密,也稍带着和人一起,被争先恐后地“献”给新主,金军的工兵部队自然也就“鸟枪换炮”,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突然成熟起来,强大起来。因此,我们也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攻城的金军,用宋人研制的武器,用宋人总结的兵法,甚至用宋人组成的工兵,开始了第二次攻城前紧锣密鼓动战前准备。

首先,金兵要搭建若干“望楼”,顾名思义,望楼就是用于高空观望侦察作业的军用器械。孙子云:“能临敌变化者,谓之神。”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战场上的信息权,谁就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特别是对于攻城一方而言,要对被城墙阻隔的守城部队有个全面及时的了解,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利用高空侦察设施来侦察敌情。“望楼”一类的军用设施,又有“橹、飞楼、云楼、巢车”等其他称谓,只是形制稍有不同,但原理和功能都是一样。根据宋代《武经总要》记载,高达八丈(25.4米)的望楼,可能更适用于野战时的警戒和指挥,因为相对四丈高的城墙,这样的高度有些浪费,而且烦锁的固定设施也不利于机动。当时金兵可能采用了更符合机动需要的望楼车或巢车。望楼车和望楼形制一样,只不过在下面多了一个四轮车座而已,同时高度有所调整,车的高度(4.7米)加上望竿的高度(14.08米),显然更符合实战需要。望楼车的形式非常简单,在四轮车底座上竖一高杆,称之“望杆”,顶端设有一座五尺宽的版屋,外蒙牛皮以固,四周设有瞭望孔,以备观敌之用。史载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时,楚共王曾由太宰伯州犁陪伴共登巢车观阵。那么由此可以合理猜想,在攻打汴梁城时,金兵统帅,特别是一线的军事指挥官,若要掌握第一手的战场信息,利用望楼车观察战情,可能是他们经常要做的事情。

其次,为了跨越汴梁城外宽大的护城河这头一道障碍,金军还必须准备灵活机动的壕桥。早在战国时代,壕桥(又称“飞江”或“飞桥”)已经成为攻城时军队必配的大型制式装备,据《六韬.虎韬.军用》载:“渡沟堑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4.7米),长二丈(6.26米)以上,着转关、辘轳、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可以想象,当攻城一方的工兵部队凭借飞桥这一机械化的攻城利器,而且是八具同时搭建,组成宽度达十二丈(37.56米)的正面攻击通道,瞬间“天堑变通途”,将对守城一方造成何等强大的心理冲击和视觉震撼!需要加以技术说明的是,基于军事运输和现场操作的便利性考虑,飞桥往往是两层折叠结构,用转关(销轴)连接,而辘轳(绞车)则利用绳索滑轮原理,控制延伸桥面的俯仰角度。到了宋代,这种壕桥类器材技术更成熟,种类更丰富,特别是机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据《武经总要》记载,宋代壕桥总共有五种,每一种壕桥都装有大的木头轮子,便于根据战场需要而快速移动部署。不过,这种壕桥有个致命的


状态提示:82.第 82 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