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仙侠修真>山沟中的军阀>第八十四章 南九战役(十三)

南*昌附近的被围日军的覆灭,南*昌以北的被围日军当然不知道。现在他们只想自己的援军快点来救自己。

南*昌以北的被围日军的想法挺好,可是西联军肯定不会让那两个师团的日军顺利到达九江。一张大网早已笼罩在那两个师团的日军头上,只是他们还并不知道而已。

在南*昌周围的日军被解决后,西联军以最快的速度将南*昌原有的机场进行了维修。还好这时候的飞机对机场跑道的要求还不是很高,只要地面足够平、足够硬就可以了。否则这个大型机场还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彻底维修成功。但是这件事也促成了西联军要求西联的相关研究部门研究一种可以快速凝固的水泥用于机场的建设。

十月二十八日仓促建成的机场正式投入,此时从海军抽调的一个混合航空联队已经到达了南*昌机场。这个联队的海军航空兵一共有一个大队的fgj―5攻击机,一个大队的fgj―7攻击机,一个大队的fzd―9战斗机。按照西联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此处特指海军的岸基作战联队,而不是舰载机作战联队)关于战斗机和攻击机的编制。航空联队是最基本的可独立作战的单位。每个联队下辖三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辖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辖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下辖四架战斗机或者攻击机。这样一来每个联队就有一百零八架作战飞机。至于海军航母上的舰载机联队,虽然也有联队的称号,但是那还要算上一些辅助的作战飞机,比如说舰载侦察机和刚装备不久的反潜直升机,而且飞机数量上也和空军和海军岸基航空联队的飞机数量不同。空军和海军岸基航空联队的飞机数量都是一百零八架,而海军舰载机联队的飞机数量因为航母的大小不同,舰载机数量也不一样。三艘排水量为三万五千吨的航母的舰载机数量总共有一百零八架,这还是算上所有舰载机的结果,而两艘排水量进五万吨的航母则有一百二十架各型作战飞机。这样一来海军舰载机联队就有空军航空师一样的独立作战能力了。

航空联队之上是航空师。航空师一般来说由至少两个装备不同的航空联队组成,这是为了让航空师能够独立地支援某个战斗方向的部队而特意安排的。之前支援南*昌的西联军空军的数个航空师就是这样临时编成的。

在得知了日军的两个师团的援军将会在九*江上岸然后对南*昌附近的日军进行增援后,蔡锷、蒋方震在经过慎重考虑后联合下令前线的西联军暂停对剩余日军的进攻,其实现在也就是十月二十白天时段,在南*昌附近的还未被歼灭的日军只剩下南*昌以北的被围的包括第三师团在内的三个师团的日军。当然了蔡锷、蒋方震也没忘记命令前线的部队放松对日军的电磁压制,让剩余的日军能够发电求援。前线的西联军很忠实地执行了蔡锷、蒋方震二人的命令。这样一来第三师团等幸存的日军部队终于向西尾寿造报告了自己的情况。得到消息的西尾寿造先是大吃一惊,但是他又马上反应过来。现在最主要的任务不是追究责任,而是赶快将幸存的部队就出来。要是这三个师团的日军被全歼了,那么自己的未来……西尾寿造已经想到了自己的结局。还好西尾寿造到现在还不知道已经有十个师团的日军被歼灭了,不然他肯定会吓得晕过去。

西尾寿造没有任何迟疑,他立刻下令那两个已经在船上的师团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九*江,然后救出被围的第三师团等部队。

不得不说日军还是挺服从命令的,得到西尾寿造新命令的日军第九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和第八师团师团长冢田攻马上毫不犹豫地执行了西尾寿造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九*江。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鬼门关。

十月二十七日天亮前获知运载两个师团的日军船队已经驶入到了在九江以东两百公里的地方后,驻扎在南*昌的一个混合联队的西联军海军航空兵,马上就做好了出击准备。只等一声令下就将两个师团的日军全部送到江里喂鱼。可是他们等来等去就是等不到出击的命令。这让这个混合的海军航空兵联队的联队长侯昆急得跳脚。他这样急是有原因的,到达南*昌的西联海军航空兵是由西联海军航空兵的精华。当初为了争夺参加这个联队的资格,海军航空兵内部是争得头破血流。许多的大队长、中队长为了哪怕一个普通的飞行员的资格都上蹿下跳的,无论是对自己的上级还是下级都许下了无数承诺。李斌知道后很是想知道那些许下承诺的人到时候会怎样履行自己的诺言,但是这也只是想想而已。毕竟作战还是要继续的。最终李斌直接下令想要参与的人员先报名,然后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淘汰后才最终决定了有谁留下来。只不过在看到最终的名单后李斌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名单上面的人都是西联海军航空兵的精锐。为了西联军海军航空兵以后的发展李斌不顾一些人的反对强行划掉了他们的名字。这让那些被划掉名字的人很是气恼,直到二战期间他们才明白李斌这样做的目的。

十月二十七日下午一点西联海军航空兵混合联队按照计划起飞了。他们的目标就是运载了两个师团日军的船队。

本来日军是不可能一次运送两个师团的部队的,可是为了救援在南*昌的日军西尾寿造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将两个师团的部队。这样一来两个师团的日军是一起上路了,可是他


状态提示:第八十四章 南九战役(十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