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科幻未来>南宋不咳嗽>二百五十五章 罗德曼和达尔格伦
就是让外层模具加热,把温度保持在二百多到三百多度的区间,不用太准确。这种技术是个铁匠就会,别提什么温度计,他们的皮肤就是天然温度计,可以精确到正负十度左右。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循环水的流量一定要保证,这个问题更简单了,直接在金河湾南岸挖井,必须挖深到十米以下,再装上水压设备提水。井水基本是恒温的,一口井水量不够没关系,多挖几口,连在一起用。想冷却一门155口径、15倍径的炮身,差不多需要一百五十吨左右的井水,还要用几十个人不停的用简易手动泵灌入钢摸中。整个过程要持续四十个小时,这门大炮的炮身才算冷却完毕。这时候铸铁由于冷却速度很慢,得以让基材里的石磨完全析出,自然就形成了灰口铸铁,等于是一举两得。再经过后期机械加工之后,就可以进行试射检测了。

四十个小时多吗?真不多,比起原来的铸造法简直就是神速了,最喜人的是用这种技术铸造大炮铸一门就成功一门。假如这套工序熟练之后,两个月的产量就能顶以前一年的,耗费的无非就是井水和人力而已,这两种东西金河湾都不缺,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它带来的变化可就大了,金河湾的战舰再也不用因为没有大炮而发愁、再也不用因为昂贵的铜矿而让泊福老人咧嘴呲牙、再也不用把火炮限制在155口径的短管炮。有了这种技术,火炮的重量会下降,炮身还可以相应加长,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打得更远、弹道更平、准头更好。

齐祖用内膜可控冷却技术铸造出来的铸铁大炮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外形很怪异。由于炮管的内壁结构紧密、硬度高,所以炮身的前二分之一都可以薄一些,这样能有效降低大炮的整体重量,只需把******爆炸的后端加厚就能保证射击安全。这样造出来的大炮就像个保龄球瓶或者酒瓶子,前面细后边粗,但性能很优异,至少也是十九世纪初的水平了。

其实这种炮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叫做达尔格伦炮,它的发明者也是美国人,叫约翰·阿道夫·达尔格伦,一听这个名字就是日耳曼后裔啊!他在南北战争之前就在华盛顿海军造船厂负责研发大炮,造出来的就是这种类似酒瓶子一样的玩意。别看它摸样不济,但实际使用效果非常好,为此他还当上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当然了,目前全世界都不知道达尔格伦海军少将是谁,见过这种大炮的人都管它叫大肚汉,因为它的后部确实滚圆滚圆的。

达尔格伦炮的主要优势并不是轻型火炮,它的造型更适合铸造大口径重炮,当年美国打南北战争时,这位少将就曾经铸造出来380毫米的巨炮,专门用来对付南方军的装甲战舰。不过洪涛选用这种炮型并不真的打算造大口径火炮,他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为线膛炮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状态提示:二百五十五章 罗德曼和达尔格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