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把这些人留下来,他们跟我们不是一条心,以后肯定会变成祸乱之源。”
“就是,他们从别处跑来,想白占我们的粮食,白占我们的地,不能让他们得逞。”
“这些人当中肯定有奸细,更是留不得。”
“送走!咱们顺天府不是难民收容地,更不帮朝廷收容难民。”
北平军众将和父老们纷纷发言,不过意见比较统一,就是把城外这上万难民支走。这也难怪他们这么“小气”,顺天府能有今日,是数万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当然容不得他人染指。
万磊摆了摆手,示意这帮护食的家伙先静一静,才道:“咱们顺天府久经战乱,壮丁严重不足,你们人人手上都有几十上百亩地,多得都种不完,咱们何不收留这些难民,让他们给咱们当佃农,咱们坐收田租不是很好吗?”
“可是,这些人在战争中没有出过一点力,现在就来白占不出役不纳粮的好处,咱们将士们看着就不心服。再说了,辽东是犯人的流放地,从哪里来的多不是什么好鸟,如果他们起来闹事,咱们就更麻烦了。”一个千夫长道。
“咱们收留这些人,不等于不管不顾。他们当中,只要是安心给咱们当佃农的,咱们就把他们当自己人。如果心怀不轨的,咱们就把他干掉。都是同根生,我相信,难民中大多数人是知恩图报的,只要咱们不过分排斥他们,他们很快就会成为我们的一份上,跟我们一样出力保家卫国。”
万磊之所以力主收留这些难民,除了拉民丁当佃农之外,还是想扩大顺天府的人口规模,毕竟顺天府太大了,四十万人填到这么大的地界上,显得过于地广人稀,这样不但造成大量耕地因为无力垦种而抛荒,还会因为劳动力不足而影响工商业的发展。
“可是,这些难民当中定是藏有奸细,如果放任他们在北平活动,肯定会借机搞破坏。”一个万夫长不无担心地说道。
“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到了,这么多人当中有几个奸细是难免的,咱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想办法把奸细纠出来。”万磊双手一摆,又道:“咱们顺天府要发展,一味地闭门自守是不行的,要用开放和宽松的姿态来面对外面的世界,更要和善地对待朋友,这是作为强者当有的气度。”
听了万磊这一翻劝说,下面一帮人也不好反驳,只得默然承认,不过一个万夫长还是有些担心地说道:“如果这一次接收了这一万难民,以后只怕会有无数难民涌入,咱们顺天府恐怕要人满为患。”
“这个大可不必担心,朝廷那边的户籍管理是严格的,只要不是发生天灾人祸,大规模的流民是没有的。”万磊道。
其实,明朝的户籍管理不只是严格,可以用死板来形容。当时的人按职业划分可大致分为:民户、军户、匠户。其中民户包括儒户、医户等,军户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铺兵等,匠户分委工匠户、厨役户、裁缝户等。
这些户籍的严格划分主要是为了用人方便,要打仗就召集军户,要修工程就召集匠户。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缺陷很大。老子是军户,所生的儿子也一定要是军户,这叫子承父业。
更要命的是,民户军户这些大户之间不能转户口,同一户内不同的职业也不能转,你老爹是草药医生,你也是赤脚医生,想搞垮行业发展,那只能挤读书考试当官这一条“华山”路。
由此可见,这样的划分实在是很不科学。比如说打仗时要召集弓兵户,偏偏这些人从小没有练过拉弓,那也没关系,每人给一把弓就上吧,死不死是他们自己的事。又如召集医户,如果召来的都是一些不懂医术的,死不死是伤兵的事。
这还不算完,明朝还禁止百姓外出务工,规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活动,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关卡,人们要想出外办事,必须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这玩意可千万要收好,如果丢了,守关卡的士兵会直接把你当成逃犯,抓走充军。
如此多管齐下,明朝初年可谓是等级分明,秩序严谨,近乎僵化的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农民只能种地,商人只能经商,工匠只能上工,无论谁都不能越界。除了那些读书厉害的人之外,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在投胎的那一刻决定的,你爹干嘛,你也干嘛。
不得不说,这种僵化的社会结构,是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不过朝廷为了方便管理,照旧严格执行政策,所以在短时间内,万磊也不用担心流民大量涌入北平的问题,因为有流民还没到北平,就被附近州府给捉走了。
而顺天府不同于明朝,只从获得土司府的地位的那一天起,顺天府就废除这种户籍制度,所有百姓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公民。公民可以在顺天府境内自由活动,想从事什么行业就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不违法犯罪就行。
而且顺天府被划分为十个县四百个乡里,成年的男性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选任里长,里长可选任县令,县令可选任知府,一层层领导都是会选择出来的,负责行政和治安。另外,还有一个由全民票选出来的四百人组成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督察权。
总而言之,顺天府就是一个不用纳税不用出役,且自由自在的人间乐土,这也就难怪北平城的百姓有排外心理,因为好日子来之不易,他们不想跟别人分享。不过,万磊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