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少了,之后也是少不了的。”杨锐撇撇嘴。这才是临床二期,临床三期的规模更大,人数更多,就算是也做限制,国内的药品审查,总是少不了要让步。
只是从杨锐的角度来说,他其实无所谓谁来参加临床实验的,只要二期过去了,确定此西地那非就是彼西地那非即可。不得不说,也就是杨锐的学术习惯使然,生怕辉瑞一个踉跄,做出了官能团不同的化合物同样取名西地那非,否则,换一个人出现,绝对是不会这么小心的。
不过,好的学术习惯就是要贯彻始终。觉得一款药没问题就兴奋的搞推广,而不做严格的双盲临床,那与搞中医的还有什么区别。
谁都觉得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好,看看北大校园内外自我推广的民间科学家就知道了,宣称自己突破了能量守恒定律,搞出了永动机的组织起来,能装备成一个团这么多水平超爱因斯坦的人物,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建个高耗能小作坊,步步升级做个民营**oss,兼并北大只掌星空的,实在是……令人捉急。
西地那非是国内乃至于国际上,最受关注的药品,程序正义总归是少不了的。
从两万多人中遴选出来的受测者,很快塞满了河东大学临床实验中心。
各方的目光,或公开,或秘密,或私人的投注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