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数题的人,以前没做到的人,现在就得补课,补到500分自然很难。当然,看你付出多少了。”

“那要增加多少题量,能考500分?”这次问的是刘珊,她跳级过,也复读过,显然符合初中和高中做过题的标准。

杨锐这次不用看小本子,即道:“增加30%的题量,运气好的话,你也许能考500分。比起来,李学工达到450分以上的概率更高。”

曹宝明“呦”的一声,隔空拍拍李学工的脊背,笑道:“你能到450分啊!”

李学工不善言辞,笑了一下,继续低头做题。他以前就是回炉班里成绩最好的,现在仍然是仅次于杨锐的高分选手。

刘珊不甘心的道:“那我增加多少题量,能考到500分?”

“就咱们现在的学习强度,再增加30%的题量是极限了,你们别想着熬夜什么的来争取时间,大脑将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是借用晚上睡觉的时间,所以,熬夜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学习方式。”

“这么说,我考不到500分了。”刘珊遗憾的说了一句,又咯咯的笑了出来,道:“去年我还想,要是能考340分就好了,如今都敢报本科了,真好。”

经他这么一说,教室里的气氛为之一松,好些人都说笑起来。

杨锐也暗自得意的一笑。

以80年代的高考要求来说,500分能选择的学校,几乎和后世600分能选的学校差不多,考虑到录取人数只有后世的十五分之一乃至二十分之一,500分的价值其实更高,锐学组成员尽管努力,但在过去几年里,他们接受的都是镇中学的教育,要以之与县一中,市一中乃至全国重点的学生们硬拼,极不容易。

仅仅经过半年的锻炼,锐学组的学员敢于窥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分数,杨锐也颇感自豪。

“继续做题吧,想增加题量的,做一个时间分配表出来,如果时间上来得及,就多给题。”杨锐最后一句说给黄平,后者现在负责题目的分发。

黄平应了一声,又道:“以前到处找题做,没想到,咱也有做题做的想吐的时候。”

“下一届学生舒服了,这么多的笔记、题目还有标准答案。”虎背熊腰的女生许静大声赞了一句。

刘珊瞄了杨锐一眼,出人意料的道:“那可不一定。”

杨锐意外的望了她一眼,想了一下,再道:“题海战术题海战术的精髓就是做题,虽然如何做题也有技巧,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笨办法。可就是这个笨办法,能让普通人也通过高考,抓住机会,别浪费时间。”

经他这么一说,鸿睿班的教室再次陷入沉静。

坐在后排的西堡肉联厂子弟们受到环境的印象,亦是低头默默做题。除了放弃做“香港苹果牛仔裤”生意的邵亮以外,大部分的肉联厂子弟还是后备组员,在鸿睿班上课,但不享受锐学组的各项待遇,尽管如此,这些学生亦是获得了不小的提高。

毕竟,像是题海战术这种高级战略,在80年代初期,也只有杨锐才拿的出来。

光是数量繁多的题目,就需要各地学校积累数年方能得到。

锐学组以外的学生,虽然也有借试卷来抄,但都是前期的分类试卷,随着复习的进度加快,鸿睿班的管理日渐严格,学生们也没有时间与外班的学生打交道了,流传出去的试卷越来越少。

不过,这反而令人觉得正常。

……


状态提示:第134章 渴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