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

季歌哭笑不得的看着三朵颠颠儿的冲出了堂屋,对着走过来的三人道。“阿河阿水先坐着,我去张罗晚饭,一会三郎就该回来了。”

“好。刘姐忙着就好,不用管我们。”阿水大大咧咧的说着。

余氏到底是有些顾及,没有进厨房搭把手,有阿桃和三朵在呢,索性坐在堂屋里和俩个少年说些比较浅的话,侧着打听打听具体底细。

晚饭即将做好时,三郎才背着藤箱回家。他已经开始跟着师傅学武术,是和卫小夫子同一个师傅,这么一来,好好的师生关系,就变成师弟关系了。别看三郎年纪小,可他觉的这样不太妥当,虽说不出个具体来,就是觉的不太好,本来想要拒绝来着,可卫夫子说这样挺好,就这么办了。

严格说来卫小夫子并不是正式的夫子,年岁还轻着呢,只能给幼童开开蒙罢了。待三郎再大些,基础学扎实了,就会移到卫夫子的名下,往后他若真有了出息,也会直接说是学于卫夫子门下。想来,卫夫子对三郎是极喜欢的,不然,也不会同意他和儿子拜同一个师傅学武术。

季歌知道这事后,狠费了些心思做了几样糕点,又买了两匹上等的布料,亲自去了趟葫芦巷,坐了小半个时辰才出来。心里琢磨着,等往后有了钱,得送点比较好的砚台或墨锭,不是给卫夫子,而是送给卫小夫子,他和三郎这关系,怎么着也得表示一二才成,也是感谢卫家对三郎的照顾,她思衬着这样做会自然点。

吃饭的时候,季歌把阿河和阿水的事稍稍的提了嘴,旁的没有多说,只是把那阿河编的借口说了出来,让家里的三个孩子心里头有个底,万一别人问起,也不会露了馅,余氏也在旁边搭了话,阿河阿水俩个态度很热情。

饭后,稍歇了会,阿桃和三朵去收拾厨房,季歌拎了桶热水进澡堂,阿河和阿水想着该离开了,却见余氏端着半盆麦子,阿河忙走了过去。“余婶你要磨面粉?我来吧,推磨也是个累活,我力气大,三两下就搞定。”说着,直接拿过余氏手里的盆。“就堂屋过去对吧?”

“嗯。就是那杂物间。”余氏点着头。她明天想多烙点面饼,肉卷再减减,先做二十份食料,看上午生意如何。

很快,阿河阿水就把面粉磨好了,磨很是细腻。余氏喜上眉梢,见天色将将暗,善意的提醒道。“一会回去路上当心些。”

“经常走夜路,余婶放心罢。”阿水笑嘻嘻的说着。

路过堂屋时,里头点了盏油灯,见三郎正在聚精会神的写字,阿河和阿水顿时就迈不动腿了,呆呆的看着,他俩眼神好,就算光线不明亮,也能隐约看见,那字写的可真好看。这孩子才七岁,在学堂读了大半年,一手字就能写的像模像样,将来必定颇有成就。

余氏瞅见了俩人眼里的赞赏,生出一股与有荣蔫。“三郎啊,不仅会写,还会读呢,读的特别好,还会教人识字,以前是教大郎他们,现在是教阿桃和三朵。”

“他还教人识字?”阿河心里蠢蠢欲动。

“对啊。等他练了会字,阿桃和三朵把家务活也拾掇妥当,三个孩子就会凑一块。”余氏乐呵呵的说着,在刘家住的久了,就越来越喜欢这个家,特别的有气氛,时时刻刻充满着温馨和欢笑。

阿河把视线落在余氏身上,嗫嚅着,略显艰难的道。“余婶你看,这会时辰还早,我们就在再呆会吧。”说着,一双眼睛闪闪发亮的看着余氏,有着期盼。

“这个……”余氏有些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三郎的声音响起了。“余婶让他们进来吧。”

对于三郎余氏颇显无力,这孩子年纪小小,也太早熟了点,她是一点都摸不透。“你们进去吧。”

阿河和阿水俩人欢欢喜喜的进了堂屋,站在桌边看着纸上的字,这么近距离的看着,那种震撼感就越明显了。

“你们想识字?”三郎搁了笔,问了句。

“你,你你愿意教我们?”阿河很是意外激动。

三郎点点头。“对。先教你们一句话。我写着,你们看。”说着,他提笔写出一行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看懂了麽?”他才不相信大嫂的那些说词,骗骗三朵和阿桃还行,想骗他?是不可能的!想来应是别的原因,不然这俩人不会无缘无故的称自个是侄子,他能想到的,约摸着是大嫂曾帮衬过这俩人,眼下家里的情况,有俩个身强力壮的少年走动,情况会好上一些,这个他懂。

“看不懂。”阿河摇着头一脸迷茫。

阿水也跟着摇头,其实他对识字不太感兴趣,看的眼睛都是晕的,可阿河想识字,他只好跟着。

三郎搁了毛笔。“我教你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念一个字便停顿一下,阿河很机灵,立即跟着念。

待这句话念完后,阿河目瞪口呆的看着跟前的幼童,其滋味真是难以形容。这小屁孩竟然在告诫他?哎哟,这小屁孩可真有意思啊。

“懂意思?”三郎抬头绷着小脸,严肃的问。

阿河憋着笑意,点着头。“懂!这话听别人说起来,我知道是什么意思。”

“嗯。懂就好。”三郎矜持的点了点头。“今个有些晚,你们先回家,识字的事,现在还不行,得再看看。”他倒是想把卫小夫子装个十成十,可惜,连个表面都装的不太像。

季歌在门外看了会,忍不住扑噗下笑出了声。“行了,阿河


状态提示:89|089--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