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董卓之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阳城局势

就在袁绍与袁术兄弟为了争夺豫州而大打出手的时候,董守业已经带着胜利之师踏上返回长安的路。

原本董守业也没有想到袁家兄弟二人会如此迫不及待的倒戈相向,董守业虽然凭借着穿越者得身份知道袁家兄弟早晚会内讧,却也不知道具体的细节,毕竟历史书上记载的只能是大概,不会十分精细,而且也不知道会被多少人篡改。

董守业原来的打算是将孙坚逼出洛阳之后,让大将李蒙顺势接管袁术与孙坚的粮食中转基地-阳城,这个计划在董守业与孙坚的妥协中也算是双方的一个默契,毕竟孙坚退出洛阳之后,在短期内很难重整旗鼓,与其死守阳城刺激董守业,反倒不如就着下坡驴把阳城让给董守业。

可是双方都没想到的是竟然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袁绍派周氏兄弟以及曹操这么一搅和,董守业顿时有点不高兴,可也没什么办法,既然已经决定率领大军离开洛阳返回长安,那就不可能再回到洛阳继续与袁氏兄弟争锋,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粮草。若是单凭着李蒙的五千人马想要在袁氏兄弟之间捡便宜,也不太现实,无意于火中取栗,虎口夺食。

董守业的本意是让李蒙率领人马进驻阳城,对袁术、孙坚保持一定的威压即可,同时守住洛阳南侧门户,让袁术、孙坚不敢轻易北上。

现在事情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董守业也不会让李蒙去冒险,于是便命令李蒙暂时主持洛阳南侧伊阕关、轩辕关、大谷关三关的防务,尤其是伊阕关,不得有失。

洛阳南侧三关,尤以伊阕关最为重要,伊阕关在三国以后也被称为龙门关,曾有“龙门一失,洛阳不保”的说法,在董守业看来,只要伊阕关不失,再伺机取得阳城即可,不必急于一时。

至于孙坚也不会顾忌之前与董守业达成的默契,自从离开洛阳之后,孙坚就想离董守业远远的,再也不要有什么交集才好,至于阳城,只要袁术没有意见,他孙坚也不会在乎。现在袁术同意孙坚从阳城撤退,那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袁绍派人来争夺阳城,孙坚不禁有点恼怒,袁绍这种行为让孙坚非常心寒,不过此时孙坚也不愿意在袁氏兄弟之间的争斗中出什么力,于是在阳城与周氏兄弟以及曹操率领的人马做过一场,打退了对方之后,便劝袁术返回大本营鲁阳。

在孙坚看来己方离开阳城之后,其归属便是与自己无关了,无论是袁绍占领也好,还是董守业得到也罢,双方爱咋咋地,打个你死我活更好。

不过,孙坚想看到双方争斗的情况却并没有出现,因为李蒙率领的人马在关内十分克制,一直没有出头。

西凉军出身的将领,没有几个不是火爆脾气的,李蒙虽然心下也觉得自己可以出关在袁氏兄弟之间见缝插针,趁乱拿下阳城。虽然对方的兵马较多,但是接连而来的胜利让李蒙觉得所谓的关东诸侯不过尔尔,比不上自家公子的一根手指头。

可是想要董守业临走与自己的对话,李蒙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当时,李蒙问董守业:“公子,我军战力强悍,虽然人数只有五千,但在双方人马之间周旋仍然大有可为,何不观二袁鹬蚌相争,而我却渔翁得力呢?”

董守业当时笑了笑,对李蒙说:“眼下我军在洛阳征战多日,出兵之时所定的战略目标皆以达到,洛阳方面战事基本结束,若是贸然插入二袁的争斗,岂不是节外生枝。况且目前我军的主要任务还是保住洛阳,防守其北、东、南三面,最好的局面便是洛阳平静无战事,这才符合我军的整体利益。出兵阳城,即使有所斩获,那不过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无关于大局,相反如果贸然出手,反而会刺激二袁,以为我军有东进之意,使其停下争斗,共同对抗我军。“

董守业顿了一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军现在粮草不多了,不足以进取。”

李蒙仍不死心,继续追问道:“公子,那前段时间我军几番大胜斩获颇丰,难道不能抽出一些来供给五千人马使用。”

董守业没有答话,看了看旁边的贾诩。

贾诩见状,便道:“李校尉,现在洛阳的局势刚刚稳定,诸多战俘需要安置,屯田事宜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这些事情都需要大量的粮草来支持。我知道李校尉立功心切,可一切尚需从大局出来,何必在意一时之得失。只要你跟着公子,还怕将来立不到功劳吗?”说完笑眯眯地看着李蒙。

李蒙听完,双手抱拳道:“李蒙谨记公子与军师的教诲,绝不擅自出战!”

董守业听完李蒙表完决心,往前走了几步,看着远方的一片树林,然后说道:“二袁自小不合,相互争斗是早晚的事儿,没想要二袁竟然如此迫不及待的相互攻伐,原本本公子放孙坚南下,是想趁势夺回阳城,把握住洛阳南侧门户。现在既然他们已经斗了起来,那也是件好事,若是他们能团结一心那才是我军的心腹大患,这帮关东鼠辈,早晚会被我军逐个击破。”

李蒙一听,顿时感觉热血上涌,不禁被董守业的信心所感染,过了一会又问道:“请问公子,二袁争斗结局会是如何?”

董守业哈哈一笑,道:“袁绍刚刚得了冀州,信心暴涨,以为天下不足定也,竟然这么快就将大手伸往豫州。这豫州是袁术的后花园,怎么能容忍他人染指,必定是强力反击。袁绍此举确实手伸的太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七章 阳城局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