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青春校园>唇齿留香>第7章 王爷的命运

果然过了几天摄政王又来了。他这回没带大队的人马也没带县官,只带了两个随从。一个用藤条栓了一方精肉,一个用包裹包了些菱藕瓜果香炉香烛什么的。还带来了一套宫中的女人穿的漂亮衣服和厚底子的、走起路来咯噔咯噔响的鞋。

看来今日王爷的心情不错。进来就叫英家的老爹老妈进房。二老的腿像筛糠般的抖,进门就齐刷刷的给摄政王跪了下来。

摄政王将他们扶起,客气的说:“老人家,不要跪,我有话要跟你们说。”

二老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摄政王自嘲的苦笑了一下:“你们别怕。是不是这里人传我是杀人魔王?别听他们说,那是以讹传讹。我虽然要领兵打仗,但我是不会随便杀人的。“

“现如今我来是有事求你们二老。我看中了你们的女儿可儿,想娶了她。是啊,我现在已经有了十二个福晋。要按你们民间,是不少了。但她们都不是我想要的。她们千方百计的嫁给我都是各有所图。大多都是贪图我的权势和我的钱财。”

“她们个个惧怕我,对我说的都不是知心的话,我躺在她们的房间里,枕下总是枕着一把剑,时时刻刻提防着她们,怕哪一天没满足哪个恨我要了我的命。但可儿不同。我听得出来,她是实实在在关心我,也是真心喜欢我,希望我能好。我想娶了她。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对她好,看护好她,给她一个名分。”

他用头示意一下墙角的包裹。随从从包裹里拿出了香炉和纸马,在案上摆了。他还要可儿换上他带来的衣服和鞋。衣服大小很合身,穿在可儿身上,把可儿衬得十分娇艳。但鞋子就不行了。又小又窄,可儿怎么也穿不上。

他见了笑起来:“我应该比量一下再拿好了。”说着,就吩咐身边的人打了样再回去取。

须臾,鞋子就取来了。再一试,正合脚。他拉着上下一新的可儿和他一起向上拜了三拜,又在香炉上烧了纸钱。

他嘴上念念有词:“阿妈额娘,多尔衮和可儿给你们行礼了。以往多尔衮娶妻都没祭告你们,是那些女人都居心叵测,都不是儿臣想要的。现在在你们面前的可儿,是最疼儿臣,也是儿臣最心仪的。对的,她是汉人。但我们的这个大清朝不也是有着千千万万的汉人吗,他们都是你们的儿子女儿,对吧?阿妈额娘,你们的在天之灵保佑我和可儿吧……。”

两个老人不敢说什么,只是在一边“诺诺”连声,看见了摄政王给香炉磕头,他们也跪下来磕。

后来,摄政王告诉将他拿来的肉切成大片,他牵着可儿的手,去地里挖了好大一堆土豆。他教可儿用刀削去土豆皮,然后切成片,再把片切成丝,把洗土豆丝的水放在盆里沉淀,得了粉后,裹了肉片在油里炸,说这就是他阿妈发明的锅包肉,并且嘱咐可儿一定要学习操作。

“这可是我们阿妈的看家菜呀!”他嘱咐着可儿。“以后一定会给你们带来财富的,让你们衣食无忧。”

当晚,摄政王就歇在了可儿的房间里。

可儿的幸福是短暂的,或者说只有短短的两天。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摄政王多尔衮在喀喇城只住了几天就在出猎时摔坏了腿,因医药不济病情迅速恶化,待返回北京后,不过数月就一命呜呼了。

待可儿肚腹渐渐大起来,老爹谋划着要去北京认亲,多尔衮的尸身已被从墓地掘出挫骨扬灰了。

英家一片慌乱。他们带上摄政王留下的银两和些许细软,弃家而去。他们隐姓埋名,先是去了天津,在那里可儿诞下一子,也不敢姓爱新觉罗,就跟了娘家姓了英。

后又辗转河北,来到沈阳,后来在盛京一带找了个村庄落下脚。到乾隆时代清廷移民,就落户到了滨北市不远的双兰县。此时英家的后人已经有二百户之多了。

因当时也没有认祖归宗,后人中除了有个别的去了北京或考了功名的,找回了姓,大多也就没有再姓爱新觉罗,只跟着母家,姓了英。

但他们却没有忘记老祖宗努尔哈赤的绝活:锅包肉;没有忘记做锅包肉的配料,土豆淀粉。更研究用黄豆做出了比当年多尔衮做鱼用的佐料还要好吃的东西:臭大酱。

英家后人一直在北方各地讨生活,并将英家菜发扬光大,也把锅包肉的做法传遍了东北各地,成为一道东北名菜。

以上是当地满人的官方说法。但在民间说来,却是大相径庭。

民间的说法是:当时多尔衮并没有摔下马来。那个掉下马来的是一个长得酷似他的侍卫。那天多尔衮带着一队人马骑马射猎,紧跟着他的侍卫一脚踩空了马镫,摔下了高头大马,士兵们看错了,一轰声的喊主帅落马了。

多尔衮受此启发,命令下属将已经断气的侍卫换上了他的衣服,装进了棺椁。并命令一个机巧的侍卫回去向太后禀报说王爷已死,自己则换了便衣,当夜悄悄的来到了可儿家,带了可儿一家离开了喀喇城。

他们也是在裕山这里落了脚。其实裕山的名字和实地并不相符。这里是松花江和嫩江的交汇处,滔滔的江水裹挟着泥沙,向北而去,留下了千里沃野。附近没有山,只有一条并不宽的小河和许多池塘。那天到了这里时,多尔衮看英家三个人已经累了,再也走不动了,说道:

“这么一马平川的,是行军打仗的大忌,但是对种庄稼的人来说就是福地了,丰沃的土地,又有风有雨,只要勤


状态提示:第7章 王爷的命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