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穿越重生>唐朝地主爷>第二十七章 智商的差距

第二十七章智商的差距

“孙二娘?!”其他人听徐清嘟囔,以为孙二娘是幕后黑手,顿时在脑海里搜索,往岁查过的店家,哪个是姓孙。

徐清嗤的一笑,要是孙二娘,那就好玩了。他道:“不不不,与孙二娘无关。”

“哦,原来不是啊,吓了我等啊,莫非这孙二娘嘿嘿嘿……”朱一浆一脸坏笑,意思是徐大人一晚无眠,突然想起这孙二娘,莫非是在外的姘头?刚才徐清在宴会上大讲荤段子,朱一浆也知徐清开得起玩笑。

徐清摇摇头大笑:“哈哈,非也,说案情说案情……”

“好好,徐大人,你说我们顺着车船店脚来查,有何不对?”朱一浆等人正色发问,一副讨教的样子。

徐清点点头道:“顺着车船店脚来查本来不错,因为从诸多案情来看,所劫之人多是商人书生,这些人要么身边有护卫,要么一副穷酸像。无论怎么看,劫匪都不会贸然选择这种人进行作案。故而,这并非是匪徒路上劫案,断是有贼人守株而为,或扮作护卫脚夫,或开黑店下药,专门掠杀过境商贾,这车船店脚最易干此勾当。”

朱一浆回道:“大人所言甚是,我们也是这般猜想,商人行商多有路线,我们顺着此往下察,但却丝毫没有线索。这附近的州县,也没听说过有黑店的传闻。最后……”

“既是黑店,那就只有人进的去,没得人出来……”徐清抬手止住朱一浆的话,又从手旁抽了一份卷宗道:“诸位可看此案?”

众人对视一眼,那文吏速把卷宗接过来,翻阅几眼,卷里徐清都折了角,因此也看得快。看完,文吏道:“这是两年前的案子,杭州商人本欲运货去扬州,但因路上遇到大雨倾盆,一时不察,害了风寒病。害病之后,慢着,让我再看一下……”

文吏怕说漏了,急忙翻来卷对着念:“此商人寻了客栈歇息,恐耽搁了生意,于是吩咐随行伙计运着货物由陆路先行一步,自己只与一名老管家在客栈歇息,到了六月二十这一日,商人病愈,主仆二人离开客栈,但就此音信全无。”

徐清听了点头,表示说得没错,没落下什么。然后又拿起一卷对文吏道:“再看这一卷,上面写了诸位查案的过程。”

文吏接着念道:“当时,州县派衙役盘问过客栈店家,店内行商,以及渡头,车马行,但全无主仆二人消息。我们军里也派人出去侦查,也是毫无头绪……”

徐清断开文吏的话道:“然后,你们就下了结论,这主仆二人凭空消失了是吗?”

朱一浆听徐清这一语叹道:“正如徐大人所言,虽奇怪得很,不敢置信,但也没有其他解释了啊。”

徐清斜眼看了朱一浆一眼,笑着点点头道:“不错,卷里写着这杭州商人乃是丝商,哦,对了,这生丝一般是什么时候成熟,上市?”徐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于这些农物成熟的时间,有些分不清。

朱一浆回到:“生丝惯于四五月间制出、售卖,不知和这个有什么关系?”

徐清哈哈一笑,似乎验证了自己的一个猜想一样:“四五月,四五月间,好!”

“怎么了?”众人一并问。

“生丝四五月间上市,也就是这丝商贩丝之时,丝差不多已经降价了。商人肯定急于将丝售卖,故而从杭州一路急急赶往扬州。但这商人没料到赶路太急,又遭了大雨,病倒在路上,他自己不能上路,担心被同行抢先一步,丝压得太廉价,故而命下面伙计先一步赶往扬州。”

文吏看着卷宗,但见徐清没看一眼,几乎是将案情倒背下来,不由心底佩服。

徐清来唐之前是二十岁年纪,开唐之后成了是五岁,按照科学来讲,徐清这一具身体正处于现代人最能记忆的时候——高考年纪。也就是徐清的精神经历了两次状态最好的淬炼,又以较成熟的思维,用着最旺盛的头脑,故而记忆力比常人要好上一截。

这些日子来,一般学子所学习的儒家经典,他也看过,虽不是烂熟于心,但也能够观其大概罢。刚才看卷宗,精神高度集中,正可以说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朱一浆着急追问道:“那丝价降了又怎样,他急于贩丝又如何?其中的蹊跷之处何在?”

徐清笑了笑,从另一卷宗拿来道:“丝商的案子是前年的,这是去年五月的案子。”

众人看此皆是不解,文吏替众人问道:“此两案相隔近一年,徐大人为何将这两案拿来相提并论,莫非有什么相通之处?

“是啊,这是福州士子失踪案,此人本要去苏州,但因途中一座桥为山洪冲断,故而不得不绕道。”

徐清抚掌大笑道:“蹊跷就在这里。”

几人如同自己发现了线索一样,急忙将两款拿来一并对比看了,你点一点,我瞧一瞧,却丝毫没有发现徐清说的蹊跷。

众人看了看徐清,一脸自信的笑容,显然不是诓骗他们。可线索到底在哪里?!

朱一浆不由感觉到一股智力上的压制扑面而来,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现在七八人都比不上徐清一人!差距巨太大了,朱一浆将卷宗乖乖地奉上道:“还请徐大人指点。”

徐清道:“这座桥乃是官道,其坚固程度必定不俗,去年在这个时候却被大水冲断,说明雨大。你看,那个商人在路上也遭大雨,这才住的客栈,懂了吗?哈哈……”徐清说完自得笑了一下,拿起桌上一


状态提示:第二十七章 智商的差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