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玄幻奇幻>统计师>太子河洪峰

太子河洪峰

1964年8月上旬,本溪、辽阳降大雨、暴雨。太子河出现有史以来第四次大洪峰。

8月7日,市人委发布《关于开展抗洪抢险斗争的紧急动员令》。8日新到任将近4个月的市委第一书记王鹤寿、市长刘锡三亲临太子河抗洪前线察看水情。同时抽调机关干部1000多人奔赴辽阳太子河沿岸抗洪抢险。我们局,基干民兵悉数参加。我,自然不能落下。

我们冒着哩哩啦啦的阵雨,来到柳壕公社往户林子村、太子河支流柳壕河北岸堤坝之上。

资料记载,柳壕河太子河平原区主要支流之一,属境内河流。源于辽阳市郊,自东向西流,经沙岭韩家台、柳壕的高力城村西入太子河。河长33.9公里,流域面积508.8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 ,多年平均径流量6664万立方米,河道平缓,水流小,河床稳定,无大洪峰。自古有“铜帮铁底柳壕沟”之称。

我们到达堤坝之上的时候,柳壕河已经倒流,河水不是从东向西,而是从西向东缓慢移动。水面距离坝顶尚有2、30厘米的位差。

我们局带队是综合科科长、局党支部副书记刘兴然。我们局抗洪抢险的任务是看管往户林子村柳壕河北侧那段河堤 。河堤有多高,不知道,因为堤坝两侧都是水 ;坝顶宽大约5、6米。我们二十几个人上坝之后,就日夜守候在上边分配的几十米长的坝顶。

往户林子生产队的队部离我们守坝的地方大约有一两千米之远。我们每天每顿吃的饭菜都要在生产队做好,然后,由我们轮流值班去生产队领取,挑到坝上。从生产队出来,道路泥泞,深一脚浅一脚,挑菜的水桶摇摆不定,常常把菜汤漾出。到了距离堤坝4、50米的地方,一片汪洋,水深超过1米,有的地方要没过腰;这时,挑菜的水桶自然就漂到水面,难以控制,往往,少半桶菜汤,会变成多半桶。

柳壕河河水渐渐上涨,第三天,河水已经与坝顶接近,眼见就要淹到坝上。大家十分紧张。有人问,“刘科长!水快上坝了,怎么办?”

刘科长 :“怎么办?等命令。”刘科长平时少言寡语,笑容可掬。此时,脸上失去了微笑,却是一副若无其事、泰然处之的表情。

这是我第一次在洪水面前参与御洪的差事。在河水倒流,缓缓上涨的情势下,心中无底。不知道过一会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我观察其他同志的神色,表面上看不出有惊慌、焦虑的表现。如果真的出现险情,我们一个个赤手空拳,想象不出会有什么作为?

太阳在西边地平线上沉没。蒋竞芳在坝上找来一根树枝,插到河水边缘,观察河水上涨的态势。在还能够模模糊糊看得见树枝和水的时候,有的人说水还在涨,有的人说水落了,莫衷一是。

第四天早晨,有人喊,“河水不动了!”

河水真的不动了。阳光斜射,远处水面飘浮着一层层雾霭;近处漂浮的杂草、气泡一动不动地贴在水面上。河水仿佛凝固了。

傍晚,河水开始缓慢恢复正常流向。我的心,顿觉松快了许多。

河水不再上涨,人们如释重负,紧张情绪逐渐消退。

上午十点多钟,两个人从上游河面,游向我们这里。前面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成年男人,后面跟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

满脸络腮胡子的男人,大约30左右岁,满脸胡须的模样很像当时中国的亲密朋友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我们不知道他的姓名,就跟着社员对他的称呼叫他卡斯特罗,简称老卡。从他的举止行为看,不像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任大才问他,“老卡!我看你不像是一个社员呀。”

老卡:“怎么不像?”

一个社员:“鞍钢工人精简下放回来的。”

刘科长一听是鞍钢职工,有些兴奋,忙问道,“哪个厂子的?”

老卡:“二炼钢脱模车间的。”

刘科长:“脱模的活累呀。怎么,抗不了了,不干了!”

“有的是力气,”老卡拍拍胳膊和胸脯上的肌肉,“不怕累。家里老婆孩子没人照顾,天天跑通勤,两头遭罪。回家,孩子老婆热炕头,舒坦!”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个社员:“怕七仙女似的小媳妇跟别人跑了,回来守着……”

老卡听了,倏地扑向那个社员,那个社员早已做好逃跑的准备,疾速地向上游跑去。老卡喊道,“你等着!早晚收拾你。”

那个小孩号称二铁脚,十二、三岁,据说,上冻之前,不冻脚,他是一直光脚丫子,扁平足,不穿鞋。从河里上来,浑身上下黑得铁蛋一般。任大才看他好玩,拽过来,捏一捏他的胳膊、腿,赞叹道,“噔噔的(形容肌肉有弹性、结实),平炉里炼出来的!好钢!”

一个社员:“石头疙瘩里蹦出来的,属孙猴子的。六零年涨大水,那年才七、八岁,他爬在河边的一颗大柳树上,看大伙在河里凫水,趁大伙不注意,噗通一声,跳到河里。”

另一个社员:“吓大伙一跳,不知道什么东西从天上掉下来了。不一会,二铁脚的小脑袋瓜从河里冒了出来。晃来晃去,不沉底。这小子!进河里就会凫水。”

任大才:“行啊!二铁脚。”

二铁脚有些不好意思,倒褪着退进河里,向河心游去。

一个社员拿来一个搪瓷缸子,喊道,“二铁脚!去河当间给我舀一碗水喝。”

二铁脚迅速地游到岸边,拿着搪瓷缸子


状态提示:太子河洪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