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仙侠修真>明末军阀>第六十七章 心有戚戚

在汗位的继承上后金与明朝的“长幼有序”“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并不相同,他们遵守的是“幼子守产”制度,实行“分家子与未分家子”制。

努尔哈赤特别喜爱大妃阿巴亥所生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年少的“未分家子”,他去世后,将所属的两黄旗留给了三兄弟,努尔哈赤也曾设想让多尔衮继承汗位,由代善辅政,但只有十三岁的多尔衮毕竟年少,很难独掌汗权,再加上当时众多贝勒的阻扰,努尔哈赤的想法未能实现,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

一年后,努尔哈赤病故,当时众多的兄弟有当中代善,阿敏,勒莽古尔泰三位贝勒,还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都有机会被立为汗。皇太极少即丧母,所领的两白旗在八旗中实力最弱,且无直胞兄弟,战功在众位贝勒里面也算不上突出,当时所有人都认为,继承汗位几乎没他什么事。

但最有实力的代善与努尔哈赤的福晋关系暧昧,风评不好,阿敏和莽古尔泰也不可能,真正能争夺汗位的只有皇太极和多尔衮,努尔哈赤死后,尸骨未寒,汗位之争就非常惨烈,皇太极虽然身处劣势,但其丰富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又岂是几个小年轻可比的?

皇太极只用了两招便轻松击败了呼声最高的多尔衮等人。

其一,皇太极用釜底抽薪之计抢先逼死了乌拉那拉?阿巴亥,没有大福晋的号召力,多尔衮等人的声望立刻降至冰点。

其二就是争取中间观望派的加盟,与多尔衮等人的茫然无措不同,皇太极或许诺,或拉拢,或分化,把摇摆不定的阿敏和莽古尔泰等人都变成了支持者,而最大的收获则是代善的临阵倒戈,岳托和萨哈璘出于对皇太极文治武功的敬佩,一力撺掇代善改立皇太极,老jian巨猾的代善权衡利弊后欣然点头同意。

是以,此后多尔衮曾多次报怨:“太宗(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究根源即此。

虽然皇太极登上了大汗宝座,但他的i子过得并不舒心,挡在他面前的有两座大山,一是八王议政制。

皇太极登基后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四大贝勒“南面坐受”朝拜,共商国是,当时八和硕贝勒的权力是相当大的。行政上,四大贝勒平起平坐,共同裁决军国大计,无君臣体统,经济上,有人必八家分养,土地必八家分据,八王有拥立、监督、更换大汗的权力,汗与旗主是并列的。

为了改变自己这个虚名大汗的处境,为了实现一体独尊的目标,皇太极绞尽了脑汁谋划,他选择的第一个出手的目标是阿敏。

天聪四年,皇太极宣布阿敏十六条罪状,圈禁至死,这样,四贝勒参政变成了三尊佛执政,代善jian猾,提出皇太极中坐,他和莽古尔泰侧坐,以示皇太极的至尊之体。

天聪五年,皇太极以抽刀露刃,弑母谋孽之罪打倒了莽古尔泰,过不多久莽古尔泰暴毙,皇太极追夺封爵,为了不引起其他贝勒的反弹,皇太极收缴了他的正蓝旗交给其弟德格类。

今天,皇太极顺势推舟,凭借旅顺兵败的罪名又把德格类圈禁,正蓝旗名正言顺的落入儿子豪格之手,代善见势不妙立刻宣誓效忠,皇太极一体独尊,独揽汗权的目标基本实现了。

第二就是自身的实力,在八旗中,多尔衮兄弟三人占有两个白旗六十五个牛录,实力最强,其次是代善父子的两个红旗五十一个牛录;第三才是皇太极父子的两个黄旗四十个牛录;第四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领导的镶蓝旗三十三个牛录;第五是努尔哈赤的五儿子莽古尔泰领导的正蓝旗二十一个牛录。

皇太极用“黄衣称朕”“黄se是汗”的借口大胆变易旗帜,将自领的两白旗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所属的两黄旗更换旗帜,即皇太极领两黄旗,三兄弟则领两白旗,在不伤原旗筋骨的情况下说服了原三大贝勒默许,年少的三兄弟忍泣吞声,其后,皇太极又将莽古尔泰和德格类的正蓝旗收归己有。。

从此,他独领两黄一蓝三旗,在八旗中实力最强。

可以说,皇太极凭借着一些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段,已经获得了绝对的实力和权威,但他依然不满意,借着旅顺兵败的借口,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首先是向旗权开刀,皇太极称汗伊始,就着手削减诸王旗权,断然提高固山额真的地位和职权,命他们参议军国大事,天聪五年他就已经效仿明制,设定了后金主要的行政机构如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原来各部都是由各贝勒兼任主管,下设满承政两员、蒙古承政一员、汉承政一员,参政八员,启心郎一员。参政以下各官员各部数额不一,借着这次的兵败,皇太极处置类之后即下令,停止贝勒领部院事,将六部的权利全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随后又颁布《离主条例》,规定:凡牛录属下人,或奴仆有讦告其主私行采猎,隐匿出征所获,擅杀人命,jian污属下妇女,战士有功不报,压制申诉等项属实者,准予离主。

最后,借着旅顺兵败的东风,皇太极抛出了蓄谋已久的蒙旗军和汉旗军的构建设想,并获得通过。

在这之前,投奔后金的蒙古部落都被编成牛录,大部分归在满八旗的名下,比如喀尔喀部,科尔沁部等,这就是满八旗下有百分之二十的蒙古人的原因,老汗时代只有两个蒙古旗是du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心有戚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