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也接到了李元喆的命令,但是他得到的命令不是向西突厥进军,而是要原地等待李元喆到来。
此时的李孝恭和执失思力等人带领的大军已经到达了大唐与西突厥的边境地带,准备在西域之战打响后进入西突厥去偷塔。
不过他们面临着与主力部队同样的问题--风雪。
东部的草原情况还好,虽然降雪也不少,但对骑兵行军的影响不大,可是靠近西突厥的西部草原就不同了,积雪的厚度超过了半米,和西域的情况差不多。而且草原上的雪与往年的白毛风不同,白毛风是暴雪天气,最多四五天时间也就过去了,今年的情况是从十月底开始,西部草原的降雪便没有停止过,中雪小雪交替不停,下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自然,李孝恭手下大军想要长途奔袭的困难也是成倍增加。
李元喆是来给李孝恭部送装备的,马拉爬犁太好用了,没有理由不给其他部队装备起来。
二月初二,李元喆与李孝恭回合,三千具爬犁和大批的物资送到了偷塔部队的手中。加单适应了马拉爬犁的驾驶在三艘侦查飞艇的带领下,偷塔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了西突厥境内。
李元喆将所有马匹带回凉州,随即重回西域战场。
得益于无线电报机的装备,二十万匹战马在凉州等待发买的消息在两天之内就传遍了大唐的十道二府,各路商人和十六金刚的代表立刻向凉州赶来。
随着水泥路在大唐的修建,和关中出产的商品越来越多,运输业对马匹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只不过为了国防需要,草原和吐谷浑出产的马匹优先供应给了军方,还有相当一部分被李元喆十分败家的下发到了各地驻军机构,成为训练用马并兼职犁地播种的活儿,明明是马却扮演着耕牛的角色。
一番操作下来,大唐民间的马匹数量并不多,至少没有云烨和小武世界的大唐民间马匹保有量多。
大唐的实际情况是大唐整体上不缺马匹,但是民间是一马难求,结果就是天帝年的马匹价格比武德年还高。
马匹是重要的代步工具和运输工具,特别是日益发达的商业运输业对马匹的渴求更是强烈。
凉州出售大量马匹的消息一传开,整个大唐就像是炸了锅一样,大量的人员和资金向凉州调动,人们对马匹的热情俨然盖过了伊吾大胜的辉煌战果,除了几大报刊在不遗余力的宣传此战的情况,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被偏远的凉州所吸引。
许多人在生活好了以后,更高的最求也就出现了,比如买匹马当坐骑。
感觉就想后世家家户户都要买汽车差不多。
李元喆之所以把马匹放到凉州来发买,主要的原因是这里是丝路上除长安外最大的货物集散地,所有走丝路的商队都要从凉州过,商队对马匹的需求量很大,他带来的马匹在这里可以卖个好价钱,好快点给民部回点血。
尽管国库前所未有的充裕,民部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不说巨大的军费开支,单单是北方地区的雪灾就要消耗大量的钱粮去救灾。
老天爷是公平的,天灾这种事不会因为人的原因而有选择的发生,也不会因为李元喆这个外来者手下留情,大唐虽然躲过了不少自然灾害,但是这场在历史上有名的大范围雪灾也躲不过去。
该来的总是要来,唯一不同的是李元喆应对灾难的准备要比历史上的李二充足的多,也给力的多。
自李元喆再次亲征开始,大唐北方就迎来了陆续的强降雪,而这一轮降雪一直持续到开春都没有停止的迹象,朝廷不得不利用驻军体系的无线电台系统提前布置抗灾减灾的各种措施。
天帝朝的朝臣们够不容易的,从武德九年起就没有过过一个好年,不是在打仗就是再去打仗的路上,原以为天帝四年能过个好年放松一下,结果不光是三国与西域的联军来到自己家门口,军事调动与后勤让大家的假期泡汤了,连老天爷也不想让他们放假,好容易等到伊吾大胜的消息,大家能暂时松口气了,没想到北方各地陆续发来雪灾的情况,战胜的好心情立刻就没有了。
朝廷现在最庆幸的是皇帝从搞定世家门阀之后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应急粮仓,让雪灾之中的百姓不至于没饭吃,所以朝廷主要的救灾方式从传统的放粮赈济变成了派出工程和医疗队伍到灾区疏通道路、帮助百姓重建和医疗防疫。
朝廷百官很怀念那个没有电报,没有飞艇,也没有水泥路的年代。
因为那个年代的时候,地方上的灾情传到朝堂上的时候灾难基本已经结束,朝廷只需要派人善后便可以了。
现在通讯不再是靠吼,交通也不再是靠两条腿,灾难刚刚出现,消息就传递到了三省甚至是直接传到皇帝耳中,收到消息的朝廷要是没有有效的动作皇帝绝对不会放过他们,所以即便是过年期间三省六部也不敢怠慢。
大唐第一道路建设集团、大唐交通、大唐医学院、太医署等单位被组织起来,长安城中的各支建筑队伍也被征调往灾区去救灾。
当然,救灾的主力是各地方驻军,他们强有力的组织性可以让他们立刻转职成为救灾先锋。
得到李元喆的授权之后,整个北方四道二府的驻军全部调动起来,一方面维持地方上的安定,一方面投入到抢险救灾之中。
舆论方面,李渊做主,将百姓的目光从西域之战和凉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