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也正因为如此,内部纷争非常厉害。

叶家村人浩浩荡荡走在官道上,两旁的村落人烟越发稀少。现在人们不仅要考虑交通方便,更得考虑人生安全。从这一点上来说,官道附近显然不太安全。想必住在路边的村民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开始寻找出路,不管是投亲靠友还是另觅它地安居,总比留在老家安生。

这一次进城,叶明泽一行人并未碰上其他人,也没遭遇抢劫,很顺利就进了城,自然每人都被守城门的兵丁刮了一点油水,好在还不算过分,还在大家的承受范围之内。

叶家村别的没有,就海鲜最多,这次主要交易货物依然是它。好几个月没来,村民们多带点海鲜干货也能说的过去,至少不会太引人侧目。叶家村民粮食不太富裕,进城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采买一些粗粮,能换多少就换多少,其次就是补充家里短缺的物资。

叶家今年收成还行,尽管粮食储备只有一年,至少叶明泽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并不那么着急采买。他此行的主要目标是糊窗户的白纸和红糖,至于醋和酒可以少量买点。若能用海鲜干货换到一些高粱那是最好不过,毕竟购买原材料是最划算的,有了它,自家就可以酿酒和醋,如此一来,能省下不少物资。

现在刚秋收完毕,西市比上次他们过来要热闹不少。也是,那时刚遭灾不久,人都还没缓过劲来,哪有心情逛市场。现在吗,大家口袋里多少都有些物资,也舍得拿出少部分用来交换。

市场稳定之后,除了粮食这种硬通货之外,其他各种货物的价格比起上次来都有所回落,特别是那些高价物资。海鲜自然也包括在内,这点叶明泽早做好了心理准备。价格下降并不是因为货物变多,而是阳山县城人们的消费力下降了。价格高于顾客的预期,自然货物积压,今天积压一些,明天又有新的货源,时间长了,价格自然回落。

不过再怎么说,海鲜捕捞难度摆在那里,价格怎么都不可能降到以往的水平。上回是因着叶家村出货量大,卖的才比较便宜。这次价格下降之后,也只比上次低一些,村民们很容易就接受了,自觉分成两拨,一拨找好地方开始摆摊,另一拨则拿着自家的物资到其他摊位上进行交易,主动出击和被动等待都占了个全。

叶家也同样如此,一进入鱼市就兵分两路。别看西市比上回他们来时热闹不少,来来往往的行人,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脸色都没比上回好多少,可见日子依然艰难。

从城门到西市,一路上叶明泽并没有看到乞丐之流,对此他很疑惑。不过现下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和蒋敬之正忙着购买窗户纸。亏得阳山县城有造纸作坊,要不然可能连纸都用不上。书生用纸很贵,窗户纸价格却不高,家家户户都用得起。挑选纸蒋敬之比较在行,自然由他做主。

什么东西都分档次,连窗户纸也不例外。蒋敬之货比三家后,挑了性价比最高的一档纸。由于他们要的量大,掌柜的给打了折扣。现在大家最看重的除了粮食就是晶石和晶果,不管何种纸都不太好卖,这么大一桩买卖,他自是不能放过,宁可价格低点也要做成这笔生意。生意达成,掌柜乐呵呵地将蒋敬之他们送出店。

蒋敬之拿来交换的是海鲜干货,掌柜的并未拒收。其他物资可能不好交换,粮食肉类却并不不愁销路,经营铺面的掌柜一般都很乐意收到这些。

经过这么长时间,有钱有权的人家房屋早就修葺一新。那些平民百姓则能力有限,仍有不少屋子无力翻修,倒塌的房屋更是没有能力重新修建。

叶明泽看着这些,不由感慨万千。要是当初没有买人,就靠自家十来人又能做些什么呢?给人打工他肯定是不干的,当初在现代他都白手起家,管理一个偌大的公司,到了大兴朝那更不可能了。现代至少还讲点人权,古代谁讲这个,一旦为别人工作,就得有当孙子的觉悟。恰恰叶明泽就没有。如果他晚穿越一两年,那么可以想象现在过的日子将如何艰难。

好在以上一切都不成立,他自己有不小的势力,阳山县城范围内想要动叶家村的都得掂量掂量。重要的几样物资采买完毕后,其它的叶明泽就不管了,都交给随行的管事们负责。他则带着蒋敬之和一部分护卫出发去叶则武家。

他们到时,叶则武照样没在家,只叶老爷子一个人在堂屋自己跟自己下棋。

“明泽,敬之,你们来了,不要拘束,坐。小江,叫厨房做两碗糖心鸡蛋,速度点。”

“爷爷,我那份就不要上了,我不爱吃甜食。给我倒杯红糖水吧。”蒋敬之没有和叶老爷子客气。也是,自家爷爷,和他客气就太生分了。前几次来这里做客,招待他们的次次不同,这次不巧正撞上他不喜欢的。

“行,就按你说的。”叶老爷子转头吩咐照顾他的小厮。

“爷爷,就你一人,其他人呢?每次过来,都没见堂弟堂妹,他们似乎很喜欢呆在自己房里?”叶明泽来过好几次,都是他到之后,堂弟堂妹才出来见他们。

“跟着老头子比较闷吧,在自个院子里多自在。”叶老爷子很有自知之明。既然二孙子夫夫来访,他也不下棋了,收好棋盘,专心跟叶明泽夫夫闲聊,“你爹他们都好吧?”

“嗯,都还行。爷爷,现在有治疗异能者,你脚治好了没?”治疗异能者不是万能的,至少他所知的二


状态提示:第64章 暖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