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风云之旅>第二百四十九章 国之重器
郑重的递了过去,向着哥哥瞥了瞥眼睛。

杨牧云硬着头皮接过了酒,在元琪儿灼热的目光注视下站起身,缓缓向着那位黧黑青年所坐的位置走去。

“这位兄台......”杨牧云刚开口说了四个字,突然想起还不知道元琪儿这位大哥的姓名,后面的话不知该怎样说下去。

“坐”黧黑青年看着他淡淡一笑,没有接他手里的酒盅,打了个请的手势。

杨牧云心绪有些不安的坐了下来,一时竟忘了将手中的酒敬过去。

“我叫博罗纳罕,汉名叫元兴裕,这是齐齐克给我取的,你觉得如何?”黧黑青年不待杨牧云回答,便盯着他问道:“你便是杨牧云?”

“正是。”杨牧云深吸一口气说道。

“果然人品不凡。”元兴裕嘴角微微一勾,右手举起筷子,看似不经意的抄向盘里的菜肴,手腕一翻,筷子疾如闪电的点向杨牧云手上合谷、劳宫二穴。出手之快,认穴之准,让杨牧云悚然一惊,端着酒盅的手一松,向后撤去。元兴裕手中的筷子没有再跟着疾进,而是夹起酒盅向上一抛,酒盅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弧线落至元兴裕嘴边,他张嘴接住,“滋溜”一声将杯中酒吸干,然后“波”的一声,向杨牧云吐去,杨牧云不闪不避,眼看着饮空的酒盅稳稳的落在自己面前。

“元兄好身手!”杨牧云赞了一声,心中却暗暗吃惊,“元琪儿的这位兄长武功不凡,非阿失帖木儿可比。”

“杨公子见笑了。”元兴裕微微一笑说道。

杨牧云侧首看了一下自己那桌,只见元琪儿正兴致勃勃的同莫不语说着话,而莫不语却一言不发,只顾大口大口吃着桌上的菜肴。

“杨公子,”元兴裕替他满上了两人面前的酒盅,高高一举,“请”

“谢元兄,”杨牧云见莫不语没有说话,心下一宽,便与元兴裕共同干了一杯。

“听说杨公子是京城兵部武库清吏司员外郎,”元兴裕说道:“而且还兼任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一职,不知我说的可对?”

“杨某惭愧。”杨牧云暗暗吃惊,知道元琪儿将他的底细都告诉了这位兄长。他提起这些,不知是何用意?只得含糊以对。

“年纪轻轻有此官身,应当无比自豪,何愧之有?”元兴裕一笑,“听说大明的士人想要做官,都要饱读诗书,

科场题名,杨公子能够跻身官场,这文采一定非凡喽?”

“元兄过誉,杨某不敢当。”杨牧云平静的脸上闪过一抹异色。

“杨公子何必过谦,元某出身异域,实仰慕中原文风,有一事还要求教杨公子。”元兴裕微微拱手。

“他是元琪儿的大哥,想必就是蒙古世子了,没想到他说起话来书卷味十足,倒似一名中原士人,”杨牧云心中暗暗称奇,拱手还礼道:“不敢,元兄请讲!”

“我听闻中原古时有一旷世奇宝,名为和氏璧,被献于赵王,秦王闻之,欲用十五城来换它,可有此事?”

“史书上确实如此记载。”杨牧云不知他为何讲起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

“我本人一直在想,这究竟是怎样一件奇宝,竟然能够使人裂土割城以换。”说到这元兴裕眼中泛起异彩。

“古人好奇珍异宝,做出这样的事并不奇怪。”

“那和氏璧竟有如此魅力,不知杨公子可否见过?”元兴裕眼睛放光的看着他说道。

“这是千余年前的贵物,我如何能够见到?”杨牧云摇摇头。

“玉璧乃至坚之物,难道就不能流传至今么?”

“就算是流传下来,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杨牧云皱眉凝思道。

“如此宝物,总不能无声无息了吧?”元兴裕沉吟了一下问道。

“元兄为何对这和氏璧如此感兴趣?”杨牧云有些揶揄的看了他一眼,“莫非你也要用十五座城来换它么?”

“如果要真能将它换来的话,十五座城何足道哉!”元兴裕语气中充满豪气。

“没想到在元兄心中,奇珍异宝胜过江山社稷呀!”杨牧云的话语中带有一丝讥嘲。

“秦王政十九年,秦军攻破邯郸,收和氏璧奉于秦宫......”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传之杨牧云身后,他不用回身,就知道是元琪儿来了。元琪儿眼中含着笑,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来,在二人对面入座,眼含秋水,看着杨牧云说道:“秦王政二十六年,灭六国,一统天下,称始皇帝,命丞相李斯着人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传国玉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杨兄,不知我说的可对么?”

“元公子学问渊博,杨某叹服。”言下之意自是承认她所说不差。

“之后传国玉玺经历朝历代流传,于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时收于金,后大蒙古军南下灭金,传国玉玺辗转落于漠北蒙古汗廷,再后忽必烈击败漠北的阿里不哥,收获这枚传国玉玺,其谋臣刘秉忠称其受命于天,劝忽必烈即皇帝位。至元八年,忽必烈持传国玉玺诏告天下即皇帝位,国号大元......”元琪儿侃侃而言,似在讲述一个娓娓动听的传说。

杨牧云的脸色凝重,眼神也变得深邃起来,后面的史料不用元琪儿说他已经很熟悉了。元至正二十八年,也就是大明洪武元年,徐达、常遇春北伐攻克元大都,也就是大明现在的京师,元顺帝北逃,仍持传国玉玺发布诏令。对此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九章 国之重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