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都市现代>带着机器狗去唐朝>第166章 信还是不信

天还蒙蒙亮,长安城大街小巷悄无人声,偶尔传来几声婴儿啼哭和狗吠声,更衬托了清晨的安静。

房玄龄一大早就来到了宫中,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早朝还真不是一个好受的事情。

夏粮已经陆续上市,延续了几个月的关中大旱导致的饥荒,总算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是下一步的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减少灾荒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内容怎么考虑,也提上了日程。

“陛下,从近日统计的数据来看,今年关中粮食减产大概是三成左右,不同于以往旱灾粮食对半下降的情况。这主要是归功于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地面积,大量的荒地在今年种上了粮食……”户部首先汇报了今年关中旱灾的最新情况。

“减产三成灾情就这么严重,要是减产五成……实在是不敢想象啊。”

“这水车也算是功劳不小,让不少田地免受干旱,微臣觉得可以扩大推广规模。”

“今年的干旱虽然有惊无险的度过了,但是各地的义仓也都空了,一旦有什么急事,朝廷就再也没有能力提供大量粮草了。”

“一亩地的产量就只有那么百来斤,每户人家即使田地足够多,也就只能种个几十亩顶天了。基本上交完田租税收,剩下的一家人吃饱都是问题,而朝廷每年收上来的粮也是差不多有定数的,年年战事基本上就将国库消耗一空了。归根结底还是人口太少,粮食产量太低啊。”

众臣说着说着就说到粮食产量的问题上了。一直以来,封建王朝的粮食产量都不高,一方面是种子问题,另外一方面是耕耘方式问题。

后世南方地区人均田地也就一亩地左右,两三亩的地方肯定是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区了。

因为人均耕地少,所以实行的都是精耕细作,不至于像现在有些地里,杂草比庄稼还要多。

这年头工具不发达,一家人种几十亩地,是不可能精耕细作的,累死也不成。

虽然早朝讨论了半天粮食问题,但是除了兴修水利和提高耕地面积之外,大家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了。

说白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当房玄龄傍晚满脑子都是怎么提高粮食产量的回到府中的时候,听到张华在家里等自己,倒是突然升起了一丝希望。

“贤侄你总算是有时间来看我啦。”房玄龄跟张华已经比较熟悉,说话也就不是那么严肃了。

“听说过几天是伯父生辰,小侄特地送来一个特别的礼物,我觉得伯父应该会喜欢。”下午在房府等待的时候,张华就从房遗爱这个大嘴巴那里听说到过几天房玄龄生日的事情,自己一时之间也想不到要送什么贺礼,正好就让土豆和地瓜多发挥一次作用了。

“今年上半年到现在滴雨未下,哪里有什么心情庆贺啊,贤侄的心意我领了,礼物就不用客气了。”房玄龄坐在堂中,接过丫鬟递过来的热茶喝了一杯,叹了口气。

“伯父有心事?”

“最近朝中都在商讨提高粮食产量的问题,但是商量来商量去,都没有想到特别让人满意的方法。我看陛下在发愁,心里也愁啊。”

“伯父,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你就更应该看看我这礼物了。我敢肯定这将会是伯父这辈子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并且伯父绝对不会拒绝。”

看到张华这么说话,房玄龄的好奇心倒是被提起来了。张华一向不是那种信口雌黄的人,但是这话又说的好像很大似的,容不得房玄龄不好奇。

“贤侄,莫非你又有什么像曲辕犁和水车一样的好工具发明出来啦?”

“狗子,你去把礼物抱过来。”张华微笑着没有回答房玄龄的问题,而是让跟在自己身边的狗子去马车上取礼物。

“伯父,不知我们大唐粮食的亩产如何?”趁着狗子去取东西的时间,张华和房玄龄聊着粮食产量的问题。

“那要看种什么,粟米、麦子和大豆,产量都不同。旱地和水田产量也不同,新开荒的地和熟地又有区别。”房玄龄也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官员,对于事关天下稳定的农业,他还是比较了解的。

“那最高的产量是多少呢?”

“风调雨顺、照顾得当、无病无灾的话,一亩地两百斤算是极好的收成了。一般也就百来斤。贤侄怎么会对这些感兴趣呢?莫非你又什么新方法提高产量?”房玄龄突然之间觉得自己的心跳加快了一些。

“少爷,要打开吗?”狗子很快就左右手各拎着个大箱子进来了。

“伯父,要不你亲自来打开?”

房玄龄看着这平淡无奇的木盒子,有点想象不到里面会有什么是自己这辈子最好的礼物。

“嗯?”当房玄龄打开装着两棵土豆的箱子的时候,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莫非这是哪里长的奇花异草?”

“伯父你看,这棵土豆下面接了几个土豆?”张华拎起土豆的苗,拿到房玄龄眼前。

“这东西叫做土豆?长在土里的豆子?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豆子啊,这东西莫非能吃?”房玄龄的脑子自然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很快就猜到了点什么。

“一个,两个……十个,十一个。连大带小,这一棵居然有十一个土豆。”房玄龄的心突然在颤抖,生怕张华说出什么自己不想听到的话。

“这土豆不知是哪个国家产的,我是偶然间从一个胡商那里购买的种子,后面才发现它居然产量如此之大,关键是口感很


状态提示:第166章 信还是不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