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仙侠修真>剑侠江湖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宁国的局势

宁国建元二十六年深秋。北方已经开始进入冬天了,宁国西北边境,与辽国时有冲突发生。

此时的宁国边境,董路招在击败一股辽国的散兵游勇后对着辽国士兵中一个将领模样的人说道:“回去告诉你们将军,如果你们再肆意妄为,别怪我们不客气,到时候别怪我们不遵守承诺。”

董路招放他们离开,手下一位心腹将领问道:“将军,为什么最近都一直频繁的放他们离开?”

董路招笑着说道:“他们不来,我们怎么积累战功?这种小股队伍,如果全歼灭了,我们去哪积累战功?”

手下的将领恍然大悟,笑着说道:“将军果然厉害。”

董路招说道:“这全是乌齐大人的功劳,他告诉我们,只有西北边境一直有战事,我们的地位才会更加牢固,朝廷也才更加倚重我们。你跟着我,我不会亏待你的。”

手下的将领明白了,点头道:“我们一定会忠心的跟随将军。”

乌洋独领一直军队镇守在凉州。与渭城的神威军还有北方的镇西大将军呈三足鼎立之势,遥相呼应。

陆宇轩上次被萧莫砍了一剑,后来逃回神威营。两年多过去了,陆宇轩对萧莫的恨越来越深,他变得越来越沉默、阴险、残暴。

乌齐当然没有不会把这样重要的棋子抛弃掉。在阎朝的关照下,陆宇轩做了阎朝的副将。

现在宁国可以说整个西边和北面的军事全部都掌握在乌齐手中。

宁国的南边由镇南大将军屈崇山镇守,南边很少有大的战事,都是一些小的叛乱和匪患。

但如果宁国有战事发生,南边的南汉国与东南边的闽国一定会乘虚而入。在背后打宁国一个措手不及。

这些年倒也安稳,屈乘浪被皇帝放到这里后,他便一次都没有回过金陵。这里累积不了多少战功,所以南边消息很少,他似乎已经渐渐被人遗忘。

宁国也许是当今最强国力的国家,但同时也是最难生存的国家,他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

宁国大部分疆土都在中原和江南地带。这里地势开阔,没有天险可以依赖。特别是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以后,北方的天险要塞相当于拱手让人。

现在的宁国北边有辽国,东有吴越,东南有闽,南边有南汉,西南有荆楚,远一点还有蜀国,西北有回纥国。

可谓是强敌环伺,宁国被包围在中间。如果不是因为宁国繁荣的经济和富庶的物产,充足的粮草,加上历代大将的威名,只怕宁国此时的日子不会有现在这样好过。

辽国已经崛起,他们在幽州南望,随时都想南下,燕云十六州在手,他们进可攻,退可守。

耶律家族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与宁国一战那是不可避免了,而且不会太久。

虽然宁国大部分的军队都集中在西北方向,但是皇帝和镇西大将军都明白。此时如果辽国铁骑南下,他们不一定有必胜的把握。

辽国此时也在等待时机,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他们也不敢冒然南下,宁国的实力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但他们也明白,现在的宁国也没有那么牢固。耶律家在等,等宁国出现内乱,或者不稳定的局势,那个时候他们才会大军挥师南下。

就这样,两国军队在北面边境发生这一些小规模的摩擦。

西南边也有小国南平国在荆楚国和一些士族的支持下,有些蠢蠢欲动,寻求着一些摩擦和挑衅。他们知道宁国南边兵力有限,所以不断的侵占着一些土地和资源。

镇南大将军屈崇山奏明皇帝后,给守在西南边的部下平南将军魏文杰发出指令,让他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打败这些南平国和其他的势力,用雷霆之势给西南小国和士族一些警告。

魏文杰跟随屈崇山多年,他明白将军的意思,他整顿军队出发。

不出十日,西南边就平静了,那些小国和士族一看不是宁国朝廷军队的对手,纷纷撤兵。

魏文杰没有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一路追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败敌人,一路势如破竹快杀到了南平国都城。

魏文杰告诉南平国的将领:“别以为我们平时不动你们就拿你们没办法。如果我们想打,不出几日便可以攻下你们的都城。”

南平国的将领吓得瑟瑟发抖,魏文杰满意的撤军,回来的路上,顺便对一些其他势力进行敲打,顺道清理了西南边境的匪患。

魏文杰一战不过半月余,让西南小国都老老实实,不敢再有非分之想。魏文杰让他们知道了,宁国不是不想灭他们。只是现在懒得花费时间去打他们,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灭了他们。

这一战让南边的将士个个士气大振。也让宁国多了一些时间的平静。

魏文杰也知道,西南边越到后面地势越复杂,如果真的要强攻南平都城,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而且荆楚国也不会坐视不理。这也是宁国这些年并没有动西南这边的原因。

西南诸国可以结盟对抗宁国,也可以互相提防,以免被吞并。

宁国也乐见其成,毕竟出兵攻打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那些士族也不会听命与宁国,强行纳入宁国,只会适得其反。那些小国之间更多的是用来防范被周围的势力吞并,这样以来就达成了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只要宁国西边不出大问题,南边就会一直安稳。

现在魏文杰又以雷霆之势给他们敲打了一下,提醒他们,别想太多。老老实实的,大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三章 宁国的局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