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鱼撑着自己刚买半年的新船,停靠在木子桥边的码头,冲着西边一间“框框当当”不停作响的大房子喊:“小粟子,来接鱼了。”
“诶!来了。”一个年纪大约有十五六岁,长着一双大眼睛、细密眉毛的少年跑了出来:“五鱼叔,今天收获怎么样?”
王五鱼将船上的几个鱼篓拎上岸,边干活边说道,“还行。今天在合均口下网捞了一大群鱼。”
他停下来,搓了搓冻得有些发麻的双手,“今天,我还在那边听了一件事,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听世子说过吗?”
“什么事啊?”小粟子一边检查篓里的鱼,一边随口应道。
“今天我听毛西聚的人说,顺阳要成一位王爷的封地了。”
“封就封呗,反正不关咱小民的事……”小粟子手一抖,“什么?顺阳成为王爷的封地?顺阳郡?那……那咱世子怎么办?”
“可不是!这南乡丹阴亭可是郑将军的封邑啊。皇帝怎么能说改就改呢?”王五鱼急得很,“这几年,多亏世子在,咱这百十里乡民都过上了舒服日子。这皇帝说改就改,世子走了,咱们怎么办啊?”
“你家王谦不是虎卫营的第三什长吗?让他跟着世子好好干,怎样都行!”小粟子心不在焉的说。
“我当然不担心谦子。就是,唉!”王五鱼叹了口气,“世子若走了,谁家还会像世子这样高价买我们这些渔夫的鱼啊!”
王五鱼跺了跺脚,“才两三年的时间,王五鱼就置下了这样一条新船啊。”
“皇帝下了决定,谁也改不了。”小粟子低声道。
王五鱼长吁短叹地撑船离开。
小粟子缓了缓神,开始招呼人:“孙叔、王叔,今天的鱼到了。”
大房里跑出来几个中年男子,他们看向小粟子脚下的鱼篓,“呵,今天收获不错啊!”当头的一人低头查看,“小粟子,有看中的吗?”
“那条留给我吧!”小粟子指着他身前鱼篓里一条近一尺长的鲫鱼道,“世子刚回来,冬叶姐姐说,他想吃鲫鱼汤,就用它做吧!”
“好好。这条鱼我给你放起来。”他拎起鱼篓,往回走去。
小粟子呆呆的看着江面,世子要离开了,那他呢?也要跟着走吧?可是,他家就在丹江的那一边。要走,也就代表着他和家人距离更加遥远了。
突然,他感觉到一丝丝凉意。愕然抬头,望见的是丝丝飘雪,“下雪了啊!”
小粟子走回那间大房。这的确是一间很大的房子,这一边是一片火热的场景,即使是在冬节,依然感觉不到一丝凉意。将近二十个大大小小的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切菜的切菜,添火加柴的添火加柴,还有,煮汤的、炒菜的、炖肉的,忙乱而有序。
“小粟子!别傻站着了。”一个年纪看上去大不了他几岁的青年站到他身前,“未时四刻了,世子已经回来了,等一会儿就要吃饭了。你的汤呢?”
“我马上开始做。”小粟子回神,开始熟练地刮鳞、剖鱼。
就在他忙碌的时候。只听“当——”的一声响后,南边传来一阵混乱的嗡闹声。然后,他们这里也更加忙碌起来。
刚才训斥他的那个微胖青年不停发出新的指令:“快快,把咱们的大门关上,不要让虎卫营的溜进来。”
“放饭的窗口打开了,李婶,你们准备放饭。”
所谓的放饭窗口,就是这间“食堂”两部分之间留有的八个小窗。每个小窗,都有他们这边的人给另一边的虎卫营卫士们盛饭。
放饭窗口那边人声鼎沸,小粟子对这种噪声早已免疫。他处理好那条鱼,开始准备煮鱼前的最后工作。
今天下了雪,天又凉了些,佐料多一些茱萸吧!小粟子边想边熟练地生火,向锅里加油,将放了各种食材、佐料的铁勺抖进油锅,“嗤嗤——”的响起声音,在他看来,这是世间最美好的音符。两秒后,他将锅里的食物用勺子取出,倒在另一个灶台锅里那条处理好的鱼身上,加水,生火添柴煮鱼。
此时,虎卫营上百名受训的卫士排成八列,站在窗口前,等着盛饭。他们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最小的还不到十岁,可站在窗前,秩序井然。
那一边,是数以百计的木制桌椅。虎卫营的卫士们盛了饭,和自己相熟的伙伴聚在一块开始吃饭。
饭香味始终飘荡在空气中,小粟子闻了闻自己灶台上的鱼香味,连忙端锅下灶,“有些过火了。”他有些苦恼,小声道,“想什么呢?又走神。”
他将鱼汤倒进准备好的罐子里,舒了一口气,“蔡主事,汤好了。”
那个一直忙活着下命令的青年,转头看了他一眼,“时间差不多了,你给世子送过去吧。”
小粟子点点头,将罐子和一些其他的食物放进食盒,走出食堂。
这时,操场上已经有不少精力旺盛的卫士开始晚练。
“这群牲口。”小粟子想着,虎卫营一天从早上练到晚上,除了上午、下午各有一个时辰的文化课外,一直在训练。他有时候觉得,那些人真傻。
后来,他也有听到过卫士们在吃饭时说:那些庖丁真傻,一整天都不停地切菜。
小粟子这才明白,其实他们谁都不傻。不过,在别人的眼里,却可能是傻的。
他顶着依然在飘荡的细粒小雪,走过木子桥,沿着河边的大道,走进小院。
一个年纪比他大了两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