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一想,也知道点翠说得有道理,不由得叹息道:“这回罢了。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事情,你可记得把话说完。”

点翠神色一喜,忙应下了。

……

过了几日,傅家举家回京,本地的杂役下人早已发卖安置了,只带了些累年世仆和得力仆妇。先走的水路,家眷在前,是那极为宽阔舒适的大船;后头便是运载辎重行李的货船,因在苏州近四年,行李虽已一再精简,却仍有许多需带回京城去。各船上都挂上了“傅”字的飘旗,浩浩荡荡。待到了通州码头,一行人换了马车,往都城而去。

傅明珠陪方氏坐在马车里,忍不住掀起了帘子看一路风光。她十一岁离京,中途回京两次,不知京城又多了哪些变化,于是便多了一些好奇心。

京城地势平坦,道路开阔,官道修得笔直。在城外马车的速度颇快,行了约莫十多里地,人烟渐盛,车马往来不绝,两边民宅酒馆茶楼渐次多了,不多久,便远远望见高高的城墙。

入了东城门,东市一带更是人烟阜盛,各式店铺栉比鳞次,招牌酒旗令人眼花缭乱,叫卖声此起彼伏。过了东市,穿过朱雀大街,转入平宁坊,周遭便安静下来。平宁坊颇靠近紫禁城,正是贵族公卿大臣聚居之地。各家都门禁森严,仆下谨慎,一派高贵肃穆的气象。

英国公府乃是世袭罔替的公候,这府邸也是开国皇帝赐给第一代国公的,极为气派,占地甚广。朱漆大门正开三间,门前四头石狮子,威武非凡,青石院墙高两丈有余,隐隐露出些树影,侧边还有一道车马门,方便车马通行。

门前早有管事仆妇候着,开了车马通行之门,将他们迎了进去。到了前院,方氏与傅明珠下了车,穿过二门,往安荣大长公主的瑞椿堂而去。

傅明珠迈步走入瑞椿堂正厅,抬眼望,便看到大长公主正坐在上首,大伯母周氏也坐在一侧。安荣大长公主一身藏青色万字纹的家常袄裙,勒了寿字纹额帕,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怀中抱着个雪白的波斯猫。周氏穿着秋香色比甲,底下藕荷色膝襕马面裙,端庄温雅。

大长公主年近花甲,身为帝皇女,丈夫又是武将,这些年来不知经历多少事情。是以看到如花似玉的孙女回来,并不曾哭哭啼啼,只是笑朝她招手,道:“我昭昭总算回来了,快过来,到祖母身边来。”

傅明珠十一岁之前,长在祖母身边,十一岁以后,虽出了京城,但祖孙俩常有书信物件往来,自无生疏之感。且傅明珠最擅长的,可不就是撒娇卖乖?

她靠着安荣大长公主坐下,挽着她的手臂,道:“我可想祖母了,古人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这都不知道隔了多久了。”

安荣大长公主拧了拧孙女的脸,笑道:“你是真的想祖母,还是想瑞椿堂里的点心呢?我可听说你自个儿在苏州叫人倒腾酥油泡螺,可弄成了?”

傅明珠再想不到祖母连这样的小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只嘿嘿笑道:“那也是因为祖母在这里,我才觉得酥油泡螺好吃嘛。”

周氏和方氏都忍不住笑了。周氏道:“我还记得昭昭小时住在瑞椿堂里,白白胖胖的,有一回亲家太太过来,说吃多酥油泡螺永远都会胖乎乎。昭昭都给吓哭了,坚持了好几天不吃。一眨眼,这会儿,可都长成窈窕淑女了。”

方氏道:“太太,这猴儿在苏州可是做了好几次,始终说不如您这儿的好吃,念念不忘呢。”

安荣大长公主仔细打量一番孙女,笑道:“还好,身量还算苗条。我想着呀,若是你变胖了,这酥油泡螺就万万不能给你吃了。”说罢,转身吩咐身边的丫鬟喜鹊去将那点心拿来。

不一会,小丫鬟便捧着点心盒子上来了,除了傅明珠心心念念的酥油泡螺,还有蒸酥果馅、玫瑰酥饼、糖炒板栗,并泡着一壶六安瓜片。傅明珠喜出望外,道:“祖母,您对我可真好,全都是我喜欢吃的。”

安荣大长公主笑笑,道:“吃吧,路上也累了。”

傅明珠大快朵颐之时,安荣大长公主又与方氏问了些话,方氏一一答了,甚是恭谨。周氏与方氏两妯娌也叙了一回话。末了,安荣大长公主道:“你们一路舟车劳顿,便先回去歇息吧。中元节将至,安和每年都约我去报国寺做法事。她身边总带着一溜儿姑娘,羡煞我也。昭昭儿回来得恰好,到时便随我一同去吧。”


状态提示:3.回京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