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明末好国舅>189、臣能看看奏疏吗?

张璟得了命令,便去乾清宫里,朱由校平日写字的桌案上,当着朱由校的面,取来笔纸,恭恭敬敬的写了毕懋康、徐光启和孙元化三人的名字。

整个过程,张璟虽然心里警告自己要放松些,但还是不由自主的十分拘谨。

毕竟,他可是用皇帝的桌子和笔纸,若是朱由校不在殿内,张璟还不会这么紧张,可是偏偏,朱由校就在这里,张璟心里想不紧张,可是身体却是城市得很。

写完之后,张璟放下笔,又看了眼纸上的字,确认写得还行,不会被人耻笑后,这才安心。

目光偶然一瞥此刻那皇帝桌案上放着的一堆奏疏,张璟正好看到此时正打开的一本,看到那奏疏开头有“详查熊廷弼罪名”的字样后,便想到了他这几日也听到的熊廷弼起复在朝会上被群臣阻止的消息。

不由自主的,张璟脱口问道:“陛下,熊廷弼起复之事还没结果吗?”

闻言,朱由校霎时像是被点爆情绪一样,大怒道:“有他们在,能有什么结果?真要如他们的愿,派人去辽东详查此事,再回来起复熊廷弼,那辽东朕到底派谁去安定?”

张璟听后,也是意识到他刚才口快了,好在朱由校并没有在意他的口快,而是一直吐“他们”的口水。

至于“他们”是谁,张璟猜也猜得出来是必须要为袁应泰取代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从而导致辽河以东失守,而负责的东林党人。

从朱由校的话里,张璟也明白了朝局没有进展,朱由校和东林党人还在僵持着。

这可不好,真要让东林党人拖住熊廷弼,让熊廷弼晚几个月去辽东,说不得真的又让王化贞冒出来,再上演一出经扶不和的闹剧,那不就亏了?

不行,必须要立刻让熊廷弼赴任。

张璟这般想着,心思也是不断转动,虽然真实历史上,不清楚熊廷弼起复的经过,但不妨张璟去猜测那时候东林党人为什么会放心一个楚党的人接手他们的烂摊子?

当时,袁应泰死后,辽东的局势败坏,东林党肯定要廷推选人,安稳辽东局势。

而以明末各党的尿性,东林党人肯定是第一时间要选自己的人来顶替袁应泰,弥补责任。

不过,很明显,东林党内的高层,没人敢担此重任,毕竟都是一帮内政精英,谈起兵事也能跟着兵书吹点牛逼,但真去战场,就没那么大的自信了。

终究,有袁应泰这个活生生的东林精英,不懂兵事却各种逞能,最后落了个身死殉国的下场,那时候还有谁敢在那个时候说他兵事厉害?

故而,东林党高层熄火,这才是东林党人主动放弃辽东经略的位置,同意熊廷弼接任的最主要原因。

至于说东林党内没有一个知兵事的能人,那也不对,毕竟,作为彼时的朝廷第一朋党,东林党里面可都是彼时大明的精英人才,那么多人里面,怎么可能没有人才?

如孙承宗、袁可立等后来证明过自己的儒将,其实不都是东林党人吗?

只是,他们是也没用,那个时候,东林高层可不会考虑他们,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是东林党内不能完全信任的边缘人。

虽然他们身为东林党人,但却在党争中处于中立态度,甚至他们的政见除了反驳其他非东林党派,还会反驳他们所属的东林党,这样党性难分的人,换了任何人都不会轻易用的,说不得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毕竟,让他们去安定辽东,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什么时候会亲东林,什么时候会反东林,既然不能确定,那还不如直接选个外党的人,让他们一开始就明白所选的人是政敌便可。

因此,一是因为他们是党内边缘人,二是因为他们党性难分,三是因为他们之前也没有实战指挥的经验,所以最终才会让熊廷弼这个有在辽东压制努尔哈赤,又和部分东林党人关系走得近的外党人,有了再次起复的机会了。

反正就是利用而已,先起复去安抚,至于有没有用,那就不管了,反正不是本党之人,随便外人怎么说到都行。

明白了这些,张璟就知道东林党人并非是完全针对熊廷弼,否则他们不会说要详查熊廷弼罪名,再决定起复。

这其中,定然是有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得不阻止。

左思右想,张璟也是有些不得要领,看着桌案上的奏疏,张璟心思一动,问朱由校道:“陛下,能容臣看看诸位朝臣所上的奏疏吗?”

“看奏疏?”朱由校闻言一愣,反问道:“你看这些干什么?臣子给朕上奏的奏疏,岂是能让你随便看的?”

“也许,臣能从他们的奏疏里,找到让他们同意起复熊廷弼的法子。”张璟回道。

“这样吗?那你看吧!不过,出了这宫门,切忌外传。”朱由校闻言,同意道。

“是!”张璟应了一声,而后便一一翻阅了那些奏疏。

殿内此时已经堆积了数堆的奏疏,摆放的样子也不是非常整齐,明显都被人翻阅过,而后大概是因为留中,一直发还处理吧。

想到后来螨清一直污蔑天启帝不识字,不理政事,一心只会呆在后宫里做木匠活,张璟就大骂狗鞑子无耻,自己铺张无度,沉迷享乐,非要给自己吹嘘添光,无限抹黑大明。

当然,天启醉心不醉心木匠活,张璟不清楚,就算醉心,那也只是个人兴趣爱好,螨清狗皇帝不也有围猎下江南的爱好?

敢问他们游玩的时候,怎么没人说他


状态提示:189、臣能看看奏疏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