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都市现代>电影世界大夺宝>第十九章 巩固皇权

“陛下,以林冲预想,咱们居住的地球庞大无比,直径应该在两万多里,地球一周的周长在八万里左右,如此庞大的地球,目前已知的人类,除了咱们华夏大地居住的炎黄苗裔,还有西方的黑人、白人等,大致在这个位置……”

林冲费了这么大的周折,就是想让皇帝,拥有探测星辰大海的好奇心!

在众人面前,拿着地球仪,给皇帝指点到:“陛下,从皮肤人种,血脉上来讨论,其实咱们大宋、辽、西夏、吐蕃、甚至大理,都是来自一个祖先,那就是炎黄苗裔,后来,夏启登基分封八百诸侯,传经至西周,国人外出,失散域外,这才慢慢形成了辽、西夏、吐蕃、大理等国。”

皇帝并众人听到林冲这个,都是张大了嘴巴,华夏、夷狄一家亲的说法,在宋朝简直就是异端啊。

林冲却是不慌不忙,解释道:“孔子作《春秋》,曾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理论上来说,夷狄和咱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林冲知道想要让大宋咸服四海,首先大宋本身就要有一个包容四海的胸怀,而这个广阔胸襟,首先就是大宋的帝王。

因为林冲帮助皇帝逐渐掌控朝政,所以皇帝对林冲,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信任。

林冲科普的这些知识,从历史尘封的书籍中,都可以找到一定的根据,所以皇帝把林冲讲下来的话记下来,等待以后验证。

而林冲讲了这么多,讲到最后,终于图穷匕见。

“战国诸雄并立,秦国兵卒强不过魏武卒,疆域大不过楚国,经济不如齐国,地理位置不如赵国,但是秦国能先后一统六国,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兵贵神速!”

林冲讲道:“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秦朝修建驰道,一日可运粮千里。而我大宋对战西夏,兵力强盛于西夏,经济强盛西夏,疆域也强胜于西夏,为什么却战胜其兵,而不能掠其土?就是粮草运输的问题。”

“如今九曹为陛下赚下千万内帑,如今正方便修建驰道!”

林冲说着,呈递上了自己写的《驰道疏》。

这《驰道疏》中,言明交通对政通令达,对发展商业,对平叛战乱等等好处。

最主要的是,这修建驰道,可以学习后世,征收商税,以商养道!

当然,由于大宋的监管力度很弱,这个征收商税不能设卡收税,而是要从根源收税,比如说,百里行商,收多少税,千里行商,收多少税,万里行商又收多少税。

这些行商各有好处,百里行商,商号要冠上县名,商号不得离开县境,商品不得出本县。

千里行商,冠上州、路名(宋朝以路为行政单位),商号不得离开州路。

万里行商,有皇室御赐商号,可以通行全国。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国字号行商,可以允许出国行商。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百里行商也可以,合并在一个千里行商名下,或者万里行商名下。

这样一来,朝廷也不会去管理。

不过一旦货物出现问题,朝廷就要去找这个万里行商票号的麻烦。

除此之外,如此作为,也可能打击一部分大宋商业氛围,不过林冲又进行补充,比如说,贩运粮食、木材等十多种商品,不在征收的范围。

除此之外,暂行定下的商税也非常的低。

百里行商,一个月交税十文钱,一年一次性缴清一百文钱,千里行商,一月交税一百文钱,一年一次性缴清,只有一贯钱。

就算是万里行商,一年一次性也不过缴纳税银十两而已。

这点钱,对于那些行商票号来说,几乎都不算什么事。

“这样可行吗?”

皇帝看了林冲的《驰道疏》,满脑子,都是金星在转,按照林冲的计算,仅仅修建京畿路的驰道,就需要费银一千万两。

这一千万两白银,按照林冲的收费方法,至少要五十年才能收上来。

那些行商一年才缴税那么一点点,估计不会苦恼了,但是作为皇帝自己,却要难受了。

皇帝现在看林冲,感觉他好像在坑害自己一样。

一千两万银子,可不是说说而已,就算皇帝如今一年内帑收入达到六千万两白银,但是花销依旧很大,尤其是林冲搞出来的新军,和皇家学院,简直是无底洞,每年到年底,皇帝的内帑已经花了七七八八了。

如果现在批准了林冲修建驰道的建议,恐怕内帑就要开始跑老鼠了。

皇帝没什么城府,再者说了,在这尚书房里,都是皇帝的铁杆心腹,他立刻就把自己的埋怨说了出来。

“陛下,其实这钱不是这样算的!”

林冲知道皇帝虽然在自己熏陶下,已经有些开明,但是毕竟思想循久。

“修建驰道的钱,陛下应该这样算,”林冲看着一脸吝啬的皇帝,抬了抬手,笑道:“陛下,每年从全国运粮至京城,再由京城运粮至边关,其中损耗,接近五成,但是修建好驰道,这损耗就能下降到两成,甚至是一成,这样一来,就能为国库节约一两千万银子,大宋国祚也能因此延绵长运……”

“林卿此言甚是有理,但是,朕的内帑怎么办?”皇帝认同了修建驰道的建议,但是对林冲要自己拿内帑修建驰道,还是依旧斤斤计较!

“陛下,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陛下的内帑也是取自大宋山河,如今为了巩固大宋江山……”

林冲正说着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巩固皇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