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络游戏>鉴宝秘术>第三四二五章 会做生意的王老板

店铺开门的日子,王老板总是待在市场上,走走停停,东张西望的在人堆里、地摊上搜寻,不紧不慢,不言不语的走过每个地摊,遇到熟络的同行打打招呼,交谈两句,然后重新开始刚才的一切。

他不急于回店铺,更不急于卖货,他的超脱的态度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世界上没有什么可让他着急,仿佛整个世界在他掌握之中。

久而久之,许多人感到他不务正业,哪里是为了开店卖货,纯粹是来休闲的,而且这个猜测很快得到印证。

只要你对他留意多了,便觉得他很怪,他的身上有好多的不解:一整天的时间,不在店里的时候多,在店里的时间少,而且在店里多是跟同好们下下象棋,消磨难耐的时间,如果有买家打问他的货物,他才停下来,很和善的照应人家。

他每星期来开一次店,前后近三天时间,来回车费和吃饭等费用总要一百多元,加上一个月分摊的三百块房租,每月的基本费用近千元。

当然,都是美金。

可是很少看到他卖货物,即使如此,他也不着急,仿佛有用不尽的钱似的。

可是,看他的穿着打扮,并不带有钱的样子,衣服比农民强些,顶多算比较讲究的工人阶层,完全没有大款的气派,他如何如此淡定呢?

他是否像他的同伴,也是公务员出身,拿着一月三千多块的退休工资,可以逍遥自在?

不是的,他曾经的工作单位早散摊子了,什么都没有。

更何况他现在移民了,想要退休工资,除非再回去。

他的唯一职业是古玩商,完全靠经营古董,养活三个孩子和老婆。

可是见不到他卖东西,拿什么过活呢?

是不是他有神法,可以变出好多钱来?

这个想法够聪明,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别看老王其貌不扬,在老古玩商堆里,他身上隐藏的传奇可是最耀目的。

二十年前,他初涉古玩行,也是从铲货开始,慢慢的在小县城,一个破落的小街上,开了一家古玩店。

那条街破破烂烂,在县城很背静的地方,零零星星的分布着几家店铺。

古玩行是很冷清的买卖,面向的群体有限,客户不多,所以大多数日子,店铺里只有主人独守着,偶尔来个人逛店,待上半天,或许说不几句话,更不会花一分钱。

所以在小县城的偏僻角落里,做古董买卖,实在不景气,算来算去,赚的钱养家尚且困难,别说发家了。

王老板那时候年轻,头脑也活络,做生意会算计,所以赚了钱,总是想办法多买东西,或者留起来备用。

他不像别的古玩贩子,觉得钱来的容易,好虚荣,爱吃爱喝,没事了还玩点赌博**的营生,所以,不知不觉间就攒下点积蓄。

在古玩街开店,来买货的本地藏家有限,尤其同行之间你争我抢,互相诟病,既伤感情,又费精力,最终限制了生意。

争来斗去,没有赢家,到头来,真正买货多的还是前来倒行的外地人。

眼看着生意没起色,有了几个大子的王老板就想找机会跳出去,到外地开店,好把生意做起来。

机会终于来了。

随着古玩收藏的火爆,帝都的古玩市场增加了一个又一个,津城离帝都不算太远,王老板就随了几个老乡,到帝都的大海里去劈波斩浪。

帝都的地方大,高人多,有钱的收藏家、爱好者也多,可他们眼光挑剔,大路货难入法眼,而王老板来自小地方,见识少,资金不充足,难以淘到上档次的货,所以生意做起来,远没想象的好。

不过,来到大地方,机会增多了不少。

其中有一项买卖,很对王老板的胃口。

对老王胃口的是一庄不起眼儿的小买卖,小得在县城都不显大。

当时古玩市场很兴盛,货源充足,好货比比皆是,而民国的瓷器、杂件,难很便宜。

受此影响,民国的明星招贴广告画,虽然是彩色美人图,印刷精美,是非常有时代意义的东西。

民国时期商业招贴广告才实行,是创造性的新生事物,只有少数大企业使用过,那种营销方式代表了当时最新潮流,而且是五彩印刷的起始之作,其收藏价值独到。

可是注意到人不多,国内鲜有收藏者,少数经营者全部把货物卖给德国、美国、或日本的外国人。

老宋见这东西极便宜,别人都是三两块买来,十几块卖掉,虽然动用钱财不多,利润却不低,而且很好做。

像他一样的实力弱小者,做这个太适合了,所以,他试着在地摊上买了几张,很轻松的赚到了钱。

王老板尝到甜头,决心把小买卖做下去。

卖广告画赚到了小钱,算是找到一个门路,便把秘诀告诉几个老乡,可老乡们都觉得这个买卖不起眼,没当回事。

王老板在买卖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无论从那方面说,他都觉得广告招贴是很有潜力的东西,可是想多买,批量经营并不容易,一般的贩子,最多拿了三五张来卖,过十张的就很少,而且有一部分品相很差。

所以想靠这个小买卖支撑店铺的打算遇到了难题。

王老板有些失望,可是他并没灰心,反倒是多了一个心眼,对此上了心。

通过观察,他发现来卖招贴的贩子,大多来自东山地区。

他当时就想,按理说民国时期,上浦的工商业最发达,类似的招贴画应该使用最广泛,或许


状态提示:第三四二五章 会做生意的王老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