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混血八旗>第四百三十五章 僧格林沁凉了
但是随着北四旗的土地开垦,北满州的农牧产品需求又没了保障,大家都种地去了,哪里还有人牧马养牛,又需要羊毛、又需要肉奶的北满州,只能继续向草原深处发展。

后续的发展并不是果兴阿要攻城掠地,而是纯资本和需求的推动,自然也就平和了许多,不再充斥着刀光剑影。因为只是需求蒙古的农牧产品,并不想对当地进行有效的管制,所以也不用动枪炮,北满州用上了威力巨大但又平和的武器——铁路。铁路开进草原,大家自由买卖,然后装车运走,这是似乎和关内马贩子收马的差别不大,但影响却非常巨大。

火车是方便快捷的,满洲人不用常年累月的在草原上晃荡,他们只需要用火车运来牧民们需要的盐、茶、布匹,还有好汉们喜欢的烈酒,然后在车站附近摆摊销售,很快就能聚来大量的牧民。三五回就会形成习惯,五六个月车站附近就会形成市场镇甸,用不了多久,牧民们会主动的赶着牛羊马匹来到集市。起初牧民还只懂得交换,久而久之他们便知道,不一定非要换到东西,换回一些花花绿绿的纸票子也是一样,这些纸票子比银子还好,能够换来他们没想要的一切。

文明之间没有孰优孰劣,但是有工业基础支撑的文明往往有着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人类都是向往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香烟、烈酒、火柴、肥皂、成衣、鞋袜、煤油灯、电灯、药品,满洲的工业制成品疯狂的席卷了草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满洲文明。牧民们也不愿意生活在贫苦之中,他们渐渐想做大将军的子民了,而不再是台吉的奴隶。

农牧产品在车站装车,一天一夜便能运进北满州腹地,专供长春的快车,甚至能让大将军在睡前喝到蒙古姑娘早上才挤出来的牛奶。电报通讯让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商人们可以留在蒙古打理他们的商店,进货出货都可以用电报联络,用火车运输,他们不用再两头奔波。常驻的人口增多,车站附近自然就形成了满洲是村镇,官员和警察等公务人员也随之而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个车站串联成了一张大网,当一个个基层行政组织完善之后,土地已经落到了大将军的手中。

最靠近兴安、双辽两省的锡林郭勒盟第一个沦陷,这里物产丰饶,人民穷苦,又素来不受朝廷待见,正是北满州发展的好方向。当牧民们忙于供应车站的需求,当蒙古少年进入镇上的学堂,台吉们的命令便不如镇长管用了。扎萨克郡王和辅国公们,没有等果兴阿派兵过来,他们主动交出了权利,换取了果兴阿对他们的优待。当牧民们崇信大将军的军令,而不再听从黄金家族的指令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了反抗的余地,与其弄得灰头土脸,不如有一个体面的结局。

果兴阿与僧格林沁也有数面之交,而且在八里桥战场上,果兴阿也在精神上和僧格林沁有过某些共鸣,所以他一直很给僧格林沁的面子。北满州宁可绕远路去锡林郭勒盟,没有对科尔沁六旗做任何的渗透,不过僧格林沁已经死了。果兴阿也没有趁着人家尸骨未寒,去科尔沁欺负孤儿寡妇,他等了一段时间,等到僧格林沁入土为安,等到僧格林沁彻底凉了,他才开始对科尔沁动手。

依旧是铁路开道,依旧是吞并锡林郭勒盟的套路,轰鸣的火车开进了科尔沁草原。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不费吹灰之力科尔沁右翼前旗和科尔沁右翼后旗便并入了兴安省,但是科尔沁右翼中旗却闹出了大事。

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萨克土谢图亲王子巴宝多尔济一直对北满州心存敌意,天天提防着果兴阿对他动手。铁路修进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时候,子巴宝多尔济还只当这是个赚钱的买卖,并没有多想,可是当镇甸成型的时候,子巴宝多尔济立时惊觉了过来。他下令集结了自己的军队,准备破坏铁路,把可恶的满洲人赶出去。果兴阿还没想好要不要动手,穷苦牧民孟和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断,孟和单枪匹马杀入王帐,一刀解决了子巴宝多尔济。

孟和手刃子巴宝多尔济,是因为子巴宝多尔济拆毁铁路驱逐满洲人,几乎断了孟和的活路,同时毁了他小女儿上学的梦想。不过孟和并不是激情作案,他可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居然凭着有大将军诏命这么一句很容易拆穿的谎话,唬住了子巴宝多尔济的护卫和亲兵,然后召集部民宣布了子巴宝多尔济的罪状,率领全旗归化了满洲。

对于孟和谋杀子巴宝多尔济亲王的行为,果兴阿愤怒异常,不仅拆穿了孟和的谎话,还把孟和下了大狱,并责令司法部严判重处。果兴阿亲自祭奠了子巴宝多尔济亲王,并厚赐了亲王的遗属,不过并没有安排新任亲王继任。料理了肇事双方,果兴阿顺应民心,接受了整个科尔沁右翼中旗。

双辽时报长篇累牍的介绍了孟和的罪状,并且进入监狱拍摄照片,公布了孟和在监狱里悔罪的情况,又报道了其家属的安置。特意加大印刷量,免费向蒙区供应的报纸,让牧民们了解了罪恶滔天的孟和正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正在监狱里悔罪的孟和,每天有三顿丰富到王爷都吃不起的正餐,还有三顿水果小吃,美酒香烟随意享用。他被关在一幢独立的监室内,四卧三卫二层小楼,有华美的地毯和高级的抽水马桶。孟和家人每个月有十天可以住在这里,时常劝导他悔悟,并谴责他的罪行。家人们不在监狱里的时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五章 僧格林沁凉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