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这下轮到源义经吃惊了。
其实原本风十郎的刀法已经非常纯熟了,这种纯熟是建立在斩fēng_liú的刀法基础上的,任何刀法,当它突破极致的时候,都会拥有莫大的威力,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风十郎的刀法修为是不差的。但是在不久前,风十郎换了刀。
风蚀被毁之后,风十郎一共换了两把刀,一把是概念型的能量刀,以风之法力凝聚刀身的风聚,另一把则是可以随意变化形状和质地的斩棘。实话实说,无论是风聚还是斩棘,其实都更加像是闵悟和顾一夏的无奈之作,因为风蚀的制造方法根本就已经失传了,他们无法做出一把像是风蚀那样妙用无穷,长度和制式又符合风十郎使用习惯的刀。所以在制造刀的时候,闵悟和顾一夏只能选择尽量贴近这一特性,来达到这个标准。风聚依靠风十郎灌注的风之力成型,在长度和造型上是可以达到风蚀的标准的,但是作为一把能量刀,没有重量成为了它的短板,要知道,刀身的重量增加并不是坏事,越沉重的刀身,在挥舞的时候发力越均匀,对于掌握者来说更能妥善拿捏力道。所幸的是,后来闵悟和顾一夏又得到了新的材料,为风十郎制造了斩棘。
和风聚不同,斩棘是在风十郎彻底蜕变后,针对风十郎的优势而制造出来的武器,这把武器的固定形态和风蚀一模一样,长度、宽度、厚度,乃至于重量,两者都几乎不存在差别。唯一不同的,就是斩棘没有风蚀那样妙用无穷的御风神通,实际上这一点也不奇怪,虽然斩棘不能做到风蚀的程度,但是以闵悟和顾一夏的水平,制造一把同样拥有无穷御风神通的宝刀并不难,可是此时的风十郎,并不需要这样的武器,他凭借思想就足以驾驭狂风了,风蚀能做到的,风十郎甚至不用消耗法力就能做到,所以此时的他已经不需要一把功能和风蚀相同的兵器了。最后,斩棘被制造了出来,它不仅固化了风蚀的形制和重量,还能自如变化成任何形制和重量,甚至化成一条长鞭。离乱上,风十郎可以用斩棘是涌出任何武器的招式,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风十郎的刀法必须跳出斩fēng_liú的固化式刀法。
整个中洲,可以给风十郎进行训练的只有闵悟,就算闵悟不是刀法的第一高手,但是战斗经验丰富的他,也更适合指导风十郎建立新的刀法体系。虽然风十郎目前的刀法体系,依然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惯用的刀依然是和风蚀一样的形制和重量,但是相比起原来,他的刀法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也正是这种新的刀法体系的建立,让风十郎的刀法显得十分粗糙,他的刀法就像是刚刚降生的婴儿一样,不仅脆弱,而且发育得并不健全。这也就是源义经会感到风十郎刀法粗糙的原因,就如同一个书法大家,看到一个刚学会写字的孩子写下的字一样。
其实风十郎的刀法真的不行吗?当然不!哪怕是只用斩fēng_liú的刀法,风十郎全力发挥也足以胜过源义经了,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是闵悟千叮咛万嘱咐的一点——就算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放弃使用刀法,改用法力生劈硬砍,也不要使用斩fēng_liú的刀法。当然不是斩fēng_liú的刀法不行,而是因为风十郎对于斩fēng_liú刀法太熟悉了,一旦用出来,就会在不经意间顺着习惯用下去。
“武学进步的最难点,不在于实力的提升或是新资源的获取,而是在于固有认知体系的破碎。”闵悟曾经这样告诉过风十郎:“很多武侠小说、修真小说中都有这样的描写,破而后立,不破不立,就连你的身体也是,如果没有源博雅将你的身体打得支离破碎,你的九黎血脉不会被完全激活,就无法塑造全新的你。破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破,你就永远只能活在原本的框架里。”
风十郎当然想破,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更高的层次中,站在和这些巨人比肩的境界里,获得更强大的力量。但是这是很困难的,他不止一次问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再斩fēng_liú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刀法体系呢?”
“因为斩fēng_liú的刀法对你来说,格局过于固化了。”闵悟说道:“到了你我这个强度,世间的任何体术、刀法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只能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体系,再将原本的所知所学,全部拆解之后放入到我们自己的体系之中。任何门派的功夫,都是为了让大部分人掌握而设计的,它们不具有针对性,无法满足个人最极致的迫切需求,所以你才需要重来。就好像黄判一出手,老一辈人就能看出这是冥渊派的功夫,可是我一出手,别人都说不出这是何门何派的功夫,却只会说,这是闵悟的功夫。事实就是如此,你要做的也是这样一步,把斩fēng_liú忘掉,形成独一无二的‘风十郎的风格’才行。”
而此时此刻,风十郎已经感觉到了新体系的存在,很微弱,但是他感觉到了,这是斩fēng_liú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就好像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刚学写字的时候,自然比不过当世已经成名的书法家,可是在他们稍微联系一些时日之后,他们的天赋就会显露出来,无数人会看到他们能够超越今人的潜力和未来。而现在,风十郎新创立的刀法体系就是这样,它还是很粗糙、简陋,看上去不值一哂,但是它依托于风十郎的速度和刀法特